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金州在线 首页 全州资讯 全州各地 查看内容

安龙县:白芨丰收百姓笑

2020-11-15 23:29| 发布者: 272794389| 查看: 276| 评论: 0|原作者: |来自: 黔西南日报
摘要: 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收,最动人心弦的莫过于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笑容。日前,记者来到安龙县钱相街道三道墙村白芨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挖果、去土、装箱,繁忙的景象好似一幅丰收喜悦图。

  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收,最动人心弦的莫过于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笑容。日前,记者来到安龙县钱相街道三道墙村白芨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挖果、去土、装箱,繁忙的景象好似一幅丰收喜悦图。

  安龙县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珍稀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紫皮石斛、流苏石斛、白芨、金线莲等的研发、种苗繁育、喀斯特山区人工种植、产品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公司结合“三变”改革,采取“流转兜底、就业保障、带动发展”的方式,形成“科研机构成果转化、企业负责供销两端、村级合作社抓好协调服务、农户全产业链参与”的产业组织形式,大力发展白芨种植,推动四方共赢,强化四重收益保障,确保群众稳定增收。

  为深入推动“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工作,安龙欣蔓公司围绕“拯救一种珍稀药材、发展百亿健康产业、精准脱贫万户百姓”的思路,紧邻易地扶贫搬迁“五福小镇”新市民居住区,建设万亩白芨生态产业园,通过“建、分、管”的与民合作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脱贫。

  “建基地”——2012年以前,三道墙村村民就自发在自家土地里种植白芨、烤烟等农作物,由于缺乏技术、销路难以打通,村民们只能小规模种植白芨。2012年,欣蔓公司成立后,为改变村民们传统的种植模式,公司在三道墙村以每亩土地每年800元的流转费流转村民土地,在三道墙村建立起了一个2680.53亩的白芨生态种植基地,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214万元,同时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2014年,何开琴一家将自家25亩土地流转到公司建立的白芨种植基地,按照每亩800元计算,到2020年,通过土地流转费用,何开琴一家就收入了14万元。此外,每到基地农忙时节,何开琴还可以到基地打零工,平时也多了一份收入。

  “土地没有流转的时候,只能靠种些庄稼维持生活,一年下来,不仅劳累,还没有多少收入。”何开琴介绍,“现在庄稼也不种了,通过土地流转费,在自家土地上打零工,又有额外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也不愁了。”

  “分股份”——公司通过村级平台代入股600万元扶贫资金,每年实现保底分红45万元,直接带动钱相街道法统村、红旗居委会、作坊村、纳汪村、坡云村、钱相村、沈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分红增收,共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300户989人,户均年分红1500元;此外,公司还整合宁波对口帮扶资金700万元,购买和种植266.26亩白芨,交由企业统一经营管理和销售,公司三年内给予贫困户350户1088人户均年分红1600元,三年后销售产值超过868万元时,350户贫困户还能分享到超过部分70%的收益。目前已实现增收247万元。

  “管基地”——同时,公司还通过吸纳贫困户和周边农户到基地进行管护和务工增加群众收入,公司每年解决周边农户务工5000人次以上,每年支付330万元劳务费(土地流转租金除外),现已实现农户增收990万元。

  “现在年纪大了,去外面也找不到什么活干。自从这里建起了基地,每年就能收益80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用,而且我们每天都能在这里上班,公司每天包一餐午饭,一天下来自己也能挣100元左右。”在基地务工的村民陈朝鲜说。

  现年64岁的陈朝鲜一家是三道墙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儿子出车祸去世,儿媳妇改嫁,留下孙子与两老居住,更不幸的是3年前陈朝鲜老人在干农活期间摔断了胳膊,让原本生活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所幸,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经过两年的疗养,老人摔伤的手臂治愈后,现两老在照顾孙子之余,还能在基地务工,两人每天平均收入能达到200元。

  目前,该公司总投资6700余万元建成的三道墙村白芨种植基地,已带动建设了连片标准化白芨生态高产栽培基地5000亩。今年7月开始采挖,产地鲜品销售价格每公斤30元,3年平均亩产3313斤;现已采挖300亩,销售收入达1490万元。农户参与采挖、清洗,150名留守妇女的劳务收益达49.7万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