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至2019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308亿元、新引进产业项目4253个、合同投资总额9852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到位资金1420亿元,引进产业项目1000个以上。 “十三五”期间,贵阳市招商引业工作顶层设计更趋优化、市区联动更加有力、平台搭建更加有效、营商环境逐年提升、招商引业成效凸显。 顶层设计方面,市委、市政府出台《贵阳市精准招商促进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贵阳市大招商行动计划(2018-2020)》《贵阳市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精准招商行动计划(2019—2025年)》《关于进一步强化产业大招商行动的若干措施》《贵阳市产业大招商政策措施》等十余个文件,配套制定大数据产业、现代制造业、大健康产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六大产业招商指引(规划),强力推进全市产业大招商和营商环境优化工作。 市区联动方面,全市围绕六大新产业、十条产业链,分析产业链招商需求,绘制“产业链招商路线图”“资源分布图”“招商攻坚图”,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等工作。充分发挥产业大招商的机制作用,市区两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带头亲自对接洽谈、亲自研究分析、亲自督促落实重点招商项目,引进华为、比亚迪、恒大、海盈等一批重大项目。 平台搭建更加有效。以数博会、酒博会、贵洽会等展会平台汇聚产业精英资源,以资源促产业合作,以产业合作带动项目落地效应越来越明显。围绕打造“中国夏季会展名城”、“四季活动胜地”的目标,培育招引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第四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等品牌展会。例如2020年上半年,以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暨2020年全球贵商大会为契机,全市加大项目洽谈引进力度,共签约项目83个,投资总额828亿元。 营商环境方面,全市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贵阳市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排名从2017年全省第六上升到2019年全省第一,先后获得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全国“最年轻城市”等荣誉。 招商引业方面,2016年至2019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308亿元、新引进产业项目4253个、合同投资总额9852亿元。2020年预计完成到位资金1420亿元,引进产业项目1000个以上。全市成功引进了贵阳白云海盈新能源智能化基地(投资总额40亿元)、贵阳高新区恒大新能源汽车贵阳基地(投资总额300亿元)、贵阳高新区比亚迪智能制造产业园(投资总额50亿元)、宝能新能源汽车系列(投资总额60亿元)、贵阳恒大文化旅游城童世界系列(投资总额200亿元)、白云区贵阳吉利发动机(投资总额50亿元)等一批重点项目。 中高端制造业是该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招商引资的重点,“十三五”期间,全市招商系统紧盯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抢抓西部大开发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全市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897个,总投资2235.95亿元,其中666个项目竣工达产,231个项目正在推进中。 下一步,贵阳市将以产业园区作为主战场,不断强化产业发展园区化思维,主攻产业园区招商,助推高端制造业招商引资取得新成就—— 加强贵阳贵安“飞地园区”招商。将利用贵阳资源要素优势和贵安空间发展优势推进两地融合招商。目前,云岩区、南明区已与贵安新区签订飞地园区共建协议,其他有条件的区县加快与贵安新区布局共建园区的步伐,解决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等产业用地稀缺区域项目承载落地的问题,为中高端项目引进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优质产业园运营商引进。引进一批运营能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产业园运营商,统筹实施产业园建设和运营、产业项目引进和落地,千方百计聚集一批中高端制造项目。目前,金科集团·贵阳健康科技城项目正在土地一级开发和项目招引中;中山粤健工业投资的贵广工业园,已通过新型工业用地联评联审会。 加强工业园区产业项目招商集聚。按照“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思路,真正发挥好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责任,引导一批中高端制造领域的大项目、好项目向全市优质的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推动招商引业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 加强产业项目承载力提升。坚持“土地、厂房等项目”原则,以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土地、厂房等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提前收储和平整产业用地,为中高端制造项目提供高效的土地资源要素保障;同时,支持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持有、运营,夯实中高端制造项目的承载力。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