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陕西西安浐灞政务中心附近一广场垃圾分类投放点,垃圾桶全被上锁,市民认为是形式主义,提倡垃圾分类却连垃圾都扔不了。当地城管局回应此举主要是为了引导大家定时投放,因有些人不够自觉。 定时投放是好意,但制度设置不能搞“一刀切”。当地城管部门给垃圾桶上锁很明显存在着“一刀切”的嫌疑,该垃圾分类投放点位于广场,附近有垃圾投放需求的人群众多,锁上垃圾桶不仅对附近居民带来很大不便,也会增加附近行人的负担。广场是人流众多的公共场所,很难要求每位路过的人都能定时投放垃圾。如果一“锁”了之,那么行人积累的垃圾又该如何投放呢? 要进行定时定点的垃圾投放必须要科学安排,逐步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设计要考虑到附近居民的时间、地点和个性化需求,而不是一“锁”了之。设置定时投放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应该因地制宜,广场这种不特定人流量大的场所就不是合适的地方。广场路人众多,锁上分类垃圾桶,再光靠一个果皮箱解决垃圾,那是远远不够的。定时定点的垃圾投放点适合设置在有一定范围和特定人群的居民社区,这样可以分区进行分类知识普及和监管,小区居民可以协商设置合理的定点时间,有利于精细化管理。 此外,满足个性化投放需求很有必要。很多“打工人”和一些老年人垃圾投放多有不便,若不能在时间段内投放垃圾就会在家里造成垃圾的积累,影响家庭卫生的同时也会使公众产生对分类政策的疲惫感。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好事,但是制度设计过犹不及,与其给垃圾桶上锁,不如给居民一条新的路。比如设置误时的投放点,居民进行刷卡投放等,不能完全把误时投放的垃圾拒之门外。 一“锁”了之是锁不住垃圾的,定点投放的实施不仅需要前期的动员、宣传、引导,还需要人性化的组合策略,形成垃圾分类定点投放的氛围和习惯。定时投放,为垃圾分类设置引导员是好事,但不要“一刀切”伤了民心。(郑州大学 谭欣洁)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