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河南焦作。网友爆料,24路公交车,一位老人想上车,却被公交车司机驱赶并辱骂。视频中,公交车司机不断推搡老人,大喊大叫让老人下车,说老人身上臭,要老人回家洗衣服。对此,焦作市公交公司表示,并未接到相关投诉。(11月9日中国新闻周刊) 因为一位老人的卫生问题而对之大声苛责,拒绝其搭乘公共交通,这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人到老年,总会有对保持个人卫生力不从心的时候,这就需要整个社会对弱势群体多一些包容与关爱。我国的公共交通不仅有商业性质还具有公益性质,就像公立医院、公园、广场一样,是对所有公众开放的,除非乘客携带了违禁物品或会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等特殊情况,公交车司机无法随意拒绝普通乘客乘车。若异味过大会严重影响车内乘客,可以劝导他坐在靠窗通风处,何必对其大声呵斥辱骂? 公交车司机,本就是一项需要温和的脾气和较强沟通能力的工作,作为车辆的掌舵者,因为不能容忍一位乘客身上的异味而大声吼叫驱赶,不仅暴露了极弱的情绪控制力,而且有违作为公交车驾驶员的职业操守。 如今现代科技已与日常生活高度融合,因为自身或外部因素,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窘境并不罕见,他们时常无法跟上年轻人的脚步,享受生活方方面面的便利,在一些面对公众开放的基础设施之前,甚至会遭到歧视。在当今疫情防控的常态下,许多老年人若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不能出示健康码,便会寸步难行,无锡某车站针对这种情况专门推出了“无码通道”来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此举尽显包容与关爱,获得了众人夸赞。 弱势群体的生存境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普遍人际关系趋向冷漠化的今天,要想给予他们更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就更需要社会合力。首先,公共设施的工作人员要多一份理解和宽容,面对老人的相对弱势情境,采取更具人性化的应对措施,这样不仅能体现出城市的人文关怀,还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此外,还需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掘身边的真善美,加以导向性明确的宣传引导,让传统美德内化在每个人的心中,让弱势群体享受更多的善意和包容。(郑州大学 张贝贝)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