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金州在线 首页 全州资讯 全州各地 查看内容

安龙县五福新市民社区新市民韦文章:变成新市民 办起加工厂

2020-11-4 12:04| 发布者: 272794389| 查看: 156| 评论: 0|原作者: |来自: 黔西南日报
摘要: 我叫韦文章,父母取我的名字时想让我读书成为会写文章的人。可是家庭贫困我没能读好书,更成不了写文章的人,但是我有着自强不息的动力,希望走出不平凡的人生。

  我叫韦文章,父母取我的名字时想让我读书成为会写文章的人。可是家庭贫困我没能读好书,更成不了写文章的人,但是我有着自强不息的动力,希望走出不平凡的人生。

  我这一辈子,感激不尽的是党恩。

  我家的祖祖辈辈,在安龙、贞丰、册亨3县接壤地带的偏僻山区生活了200多年。老家乡亲走的是羊肠道,喝的是望天水,种的是包谷。

  16岁那年,我小学四年级没读完就辍学,告别了父母到广东打工。因文化低,打工靠蛮力,一年挣不了几个钱。

  我的哥哥32岁时因病去世,嫂子又离家出走。突然间,家里少了两个劳动力,日子过得有点惨。乡亲们忧心忡忡地说我家要想致富,得等到猴年马月。

  到了2015年初,党的扶贫政策让我家命运出现了转机。

  春节过后,镇干部来到我家,看到我家住的是破瓦房,种的是5亩多山旮旯薄地,我的侄女又在安龙县城读初中,我70多岁的父母体弱多病,一家人艰难地维持着生计。我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初秋,镇干部几次动员我的父母说我家可以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到县城住新房子,父亲激动地打电话告诉远在广东打工的我。

  搬到城里倒是有好房子住,可是我们吃什么呢?纠结于搬和不搬的我,和父母及在安龙县城读书的侄女多次商量后,最终全家人都同意搬。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2017年春节前,我们一家7口人告别了老家破房子,搬到五福新市民社区,住上了120平方米的房子,孩子在县城读书,一家人变成了城里人,心窝暖暖的。

  因为我会做服装,搬家后,我被安龙县移民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到小区里的贵州佩凤服装厂做工。

  进厂后,我负责技术指导,每月工资3000元,再后来工资涨到了4000元,比我在广东打工时轻松多了。

  2017年底,我家摘掉了贫困帽。

  2018年6月,我有了自己单干带动更多新市民共同富裕的想法。随后,我得到社区干部的帮助和支持,在社区里租到600多平方米的房屋,办起了服装加工车间,注册成立了安龙县文章服装有限公司。

  公司现已解决了30名新市民的就业问题,他们每月工资3000元到4000元之间,既能照顾家人又有钱赚。

  今年10月底,我家已有10万多元的创业收入。没有党的扶贫政策,就没有我家今天的幸福日子。今后我要扩大服装厂的规模,吸纳更多的乡亲来就业,实现共同富裕。

  (特约记者韦天晃王云整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