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贫困人口同步新建了约3.5万个安置社区,一揽子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吃、住、行、就医、就学等方面的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经过共同努力,产业扶贫已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政策力度最大的扶贫举措。据统计,“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全国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多套,960多万名贫困搬迁群众乔迁新居,有效解决了“十三五”期间近五分之一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搬迁群众乔迁新居,“搬得出”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如何实现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后续发展已成为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首要任务。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易地搬迁绝不是“一般了之”,搬完之后就不管不问;搬得出只是移民的第一步,能否致富是移民稳得住的关键。换句话说,要让群众对未来搬迁后的生活充满了期待,不仅要“挪穷窝”,还要“换穷业”,这样贫困群众的后续生计问题也不用愁,从而走上稳步脱贫的道路。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只是第一步,易地搬迁也不能一劳永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欠发达地区、大型安置区以及搬迁群众中少数民族群众、“老幼病残弱”等特殊群体,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加大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帮扶力度,提升完善集中安置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