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金州在线 首页 全州资讯 社会万象 查看内容

姐妹们“绣”出幸福, 让我很骄傲三都自治县雪花湖社区扶贫车间负责人 韦应丽

2020-11-6 06:33| 发布者: 272794389| 查看: 314| 评论: 0|原作者: 吴传娟|来自: 贵州日报

  以马尾为重要原材料,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而夸张,这就是被称为刺绣“活化石”的水族马尾绣。

  我叫韦应丽,今年57岁,除了是马尾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外,还是三都自治县中和镇雪花湖社区应丽马尾绣就业扶贫车间的负责人。

  同大多数水族女子一样,我从小就开始学习马尾绣,15岁就能将现代流行元素与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由于家庭条件不好,迫于生活压力,我曾外出务工。即便是在背井离乡的日子里,我也没有放下马尾绣,闲时都会绣上一会儿。

  当时,我也一直在想,身边像自己一样的水族妇女那么多,大家都会马尾绣,为什么不能靠这门技艺走出一条致富路呢?

  思量再三,我还是回到了老家。先是在村里办起了马尾绣培训班,教村里妇女学习马尾绣。同时,我还成立了村马尾绣协会,邀请村里的妇女加入到协会中来。

  2012年,我创办了应丽马尾绣贸易有限公司。公司采取固定用工和临时用工方式,批量生产和收购村民零散的马尾绣产品。没想到,原来有那么多人喜欢我们的马尾绣。

  因为马尾绣,我家脱了贫。同时,我也带动村里妇女通过马尾绣增加家庭收入,提高家庭地位。

  2018年,因为附近村寨想加入协会的妇女太多,我就把马尾绣协会搬到了县里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雪花湖社区,绣娘人数一下从48人发展到800余人。大多数妇女年收入上万元,高的达到3万多元。

  近年来,随着马尾绣在各大文化交流活动上的走红,公司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看着姐妹们拾起了民族技艺——马尾绣,“绣”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我真的很骄傲。

  眼下,我在学习网络直播,努力让马尾绣这一传统技艺搭上互联网快车,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马尾绣。(来源:贵州日报 记者 吴传娟 整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