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正进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一张图片显示,河南洛阳西南隅街道挂出横幅,让群众接到12340热线时回答:我知道!我满意!该街道工作人员表示,将核实情况。(11月1日澎湃新闻网) 近年来,基层政府部门为了在各种各样的满意度测评工作中有一个好结果,确实是蛮拼的。有的社区居委会下发了模拟调查问卷,问卷里的问题已经全在最佳选项印上了对勾,以此方便居民照本宣科,答出正确答案;有的在调查问卷上,将“很安全、很满意”这样的答案粗体加黑。上面赫然写着“如接到××统计局调查中心的访问电话,请按以下标准答案(加粗字体)回答”。 上级部门进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的目的,无疑是了解基层安全建设真实情况,听取民众真实的安全感受,为科学决策、政府效能评价提供依据。如果公众满意度低,就应该敞开大门,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的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一件事一件事地改,久久为功,一定会将群众不满意转化为满意。如果政府部门政绩观错位,好大喜功,或明或暗地诱导民众,让他们放弃原则,根据政府部门的意愿应对测评,这样的“被满意”,自然不能代表民意。 这就是说,虽然上级部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虽然得到的是“满意”,但这当中,有的是真满意,有的是“被满意”,将两者混为一谈,上级部门自然难以分辨出真满意和“被满意”,自然也就难以掌握真实的民意,裨补缺漏、改进工作自然也就没有了准头,这样的满意度测评,也就或多或少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世界上任何工作,可能很难让人百分之百满意,安全工作同样如此。进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有群众说满意,有群众说不满意,这再正常不过了。反倒是那种千篇一律,几乎百分之百的群众满意,相关部门更应该好好去查一查,搞清楚事情的真相,看这些“满意”背后,有多少是真满意,有多少是“被满意”。 这也提醒上级部门,在进行诸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的时候,如果只是电话询问,未必能够听到真正的民声,要听到真正的民声,了解真实的民意,还是那句老话,需要上级部门的领导干部走出去、走下去,去面对面问效于民。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