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沪高铁发布公告称,即将试点推出“静音车厢”服务,愿意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旅客可在购票时自行选择“静音车厢”。此项服务最早将于2020年12月23日起开始试行。(10月25日澎湃新闻) 高铁“静音车厢”终于上线,不少网友纷纷为此叫好,并希望这一措施可以尽快普遍推广。“静音车厢”如此深得“民心”的原因,在于当下多数乘客的旅途充斥着吵闹声和喧杂声,影响休息或其他活动,让本就疲倦的行程更加心力交瘁。多数网友表示,自己曾多次在高铁上遇到大哭大喊的“熊孩子”或者手机大声外放、大声接打电话等情况,影响旅途心情。 旅客苦噪音久矣。“静音车厢”的拟正式推出,将原本个人层面的事情放到公共层面来讨论。一直以来,关于乘客是否有保持车厢安静的义务的讨论都被看作小题大做或认为难以管理,如今对“静音车厢”的肯定恰恰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个人意识的发展,在公共场合得到较为舒适的体验,是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期望与需求。 “静音车厢”的提出固然值得肯定,但具体到落实,相关细则更要明确,方可保证“静音车厢”起到理想的效果。根据铁路方面的公告,凡是愿意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的旅客可在购票时自行选择“静音车厢”,这一表述是极为模糊的。其一,“静音车厢”静音的标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比如旅客询问乘务员一些事项算静音吗?来了电话接电话算静音吗?有旅客睡觉打呼噜算静音吗?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旅途中很常见,因此需要对静音的标准做出一个较明确的规定。其二,报站是列车的基本任务,“静音车厢”是否仍会延续广播报站的服务,还是直接取消报站,取消报站后旅客能否及时适应等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探讨;其次,“静音车厢”是自愿申请即可乘坐,那如何避免少部分没有静音意识但仍然申请的情况出现,以及在车厢里发现明显违反静音原则的乘客,是直接让其换车厢,还是给予不得再次申请“静音车厢”的处分?种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需要进行全盘考量,再制定具体的详细的规则,方可让“静音车厢”真正“静”到实处。 我国的“静音车厢”属于初尝试,可以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参考国外的一些例子,如英国多家运输公司在静音车厢内贴装了阻断手机等电子设备信号的玻璃膜,澳大利亚要求乘客在静音车厢内必须保持手机静音并取消广播报站,如需出声则必须离开车厢等。但关于“静音车厢”的落实,靠公众自觉的同时,更要有具体而详细的标准做保障。(重庆大学 霍嘉瑶)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