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山门打开,山地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一度紧锁深闺的黔西南非遗文化也精彩亮相,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备受关注。“非遗旅游”在金州大地融合发展,如火如荼,既有效延续了非遗的生命力,又增强了旅游的向心力。 时光的沙漏,在黔西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沉淀了太多传奇。 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瑶族等35个民族在“满目皆山”的喀斯特王国,和谐相处、情感交融、共生共荣,孕育了多姿多彩又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 打开黔西南州非遗资料数据库,文化的轨迹赫然在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2项18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10项128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4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01项。 山脚下,河水边,布依族八音坐唱悠扬回响;小镇上,家门口,土布服装上绣花绘鸟价值翻高;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八,民族节日乐逍遥;转场舞、芦笙舞、阿妹戚托舞,舞不尽心中欢愉;节庆民俗、传统工艺、民间艺术、民族歌舞……每一项文化遗产,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是积淀的文化财富,是民族的文化根脉。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宋洁)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