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仁市真武山街道马家屯居委会绿色农旅生态园驻足停留,一股甜蜜葡萄香味和淡雅茶香扑鼻而来,令人沉醉心脾,这里的农户们依托天然地理优势,把土地变身“聚宝盆”,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近年来,真武山街道结合自身地理优势,立足本地农业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发展精品水果和优质茶叶种植,通过引进企业参与、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以“农旅”“茶旅”为重心的绿色农旅生态园。 2018年,真武山街道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进贵州盘江红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发展葡萄种植,为农户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致富“新路子”。 “在这里打工,每月可以拿到2200多元,还可以照顾孩子,我很满意。”贫困户文志艳说,在自家土地流转给公司后,自己还在公司开的餐厅后厨就业。 马家屯居委会结合自身区位优势,打造以葡萄采摘体验区、加工生产区、餐饮娱乐区、民宿康养区共计700亩的“一园四区”绿色生态农旅园,实现服务一体化,将葡萄变身扶贫果,“串”起乡村大产业。 目前,园内葡萄平均亩产3000斤,总收入达400万元左右;年厂葡萄酒约500吨,产值可达2400万元;园内项目每天用工约30人,直接带动就业达百人以上,为农户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 除了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产业之外,2013年,真武山街道引进龙头企业贵州黔仁茶公司,向山要地,就地而垦,将荒坡变成“聚宝盆”。 该公司建成6000亩的茶园用于种植安吉白茶、黄金芽等高端品种茶叶,并统一建设标准化生态观光园基地、茶文化广场、生态茶果园及观光步道等基础设施,全方位打造生态型农业综合旅游区,并优先聘请真武山街道辖区内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参与务工,增加其工资性收入,实施种植期间,约400名农户参与到项目种植、除草、施肥环节,每年用工投入约120万元,达到10000用工人次,人均收入约3000元。 走进茶园基地,茶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奕。正在基地做管护的王艳不停地说着引进白茶产业后带来的好处,曾经的荒坡变得绿意盎然,自己在基地务工每天有80元钱,还能照顾好家人,日子过得很满足。 为保障销售渠道,黔仁茶公司还与外地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对茶叶实行统一收购,利用电商模式线上线下“一手抓”,实现“黔茶出山”。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茶叶远销上海、北京、江苏等地。 此外,为优化资源配置,兴仁市政府打破常规,提出允许资金入股,将统筹的扶贫资金整合入股黔仁茶公司,实行保底分红。这一举措直接带动400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增收达5000元。同时,真武山街道通过成立扶贫开发公司,统筹村级各类资本,代表村集体及贫困户入股黔仁茶公司增加效益,目前共注入“特惠贷”、以工代赈、量化到户资金等400多万元,带动110多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分红5000元以上。 真武山街道利用好本地资源,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农业产业和农旅生态园融合发展模式,为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参考。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