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金州在线 首页 全州资讯 全州各地 查看内容

黔西南州晴隆县:整乡搬迁后群众日子过得比蜜甜

2020-9-24 12:26| 发布者: 272794389| 查看: 167| 评论: 0|原作者: |来自: 黔西南日报
摘要: 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全省20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1317户6263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83.73%。2015年底,贵州省启动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至晴隆县近郊。新市民居住区因具有民族特色且精美宜居, ...

  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全省20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1317户6263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83.73%。2015年底,贵州省启动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至晴隆县近郊。新市民居住区因具有民族特色且精美宜居,取名为“阿妹戚托小镇”。2020年6月30日,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发展易地产业、促进易地就业,全乡群众全部搬出了大山,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搬出山区住进景区

  踏着干净整洁的沥青路走进阿妹戚托小镇,只见独具特色的褐墙灰瓦、花窗雕栏的安置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硬化的串户路打扫得干干净净,绿化带的花草更是花团锦簇、绿草如茵,身着民族服饰的老人正依着廊亭栏杆飞针走线做刺绣。

  “搬迁过来后,阿妹戚托小镇被列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以前住的环境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宋应龙回忆起第一次从省城到三宝乡的情景,山高坡陡的三宝乡,放眼望去,蜿蜒的盘山路两边是陡峭的山崖,三宝乡的村寨好像“挂在”半山腰一般,路面也凹凸不平,条件十分恶劣。

  目之所及,看不到30亩以上的平地。据介绍,这里人均耕地面积仅0.92亩,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典型边远贫困山区。

  “搬!整乡搬!”为彻底解决三宝乡的脱贫问题,2016年,省委省政府当机立断,决定在三宝乡开展易地扶贫整乡搬迁,在位于晴隆县城城郊打造一个阿妹戚托小镇,将三宝乡整乡村民彻底搬出大山。

  作为全省唯一整乡搬迁的建制乡,要让六千多名村民整体搬迁,彻底离开他们世世代代生活了500多年的土地,并为他们在县城打造一个“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幸福新居,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组建攻坚组动员,动员之初,群众不理解、不接受,抵触情绪强烈,干部前门进、群众后门出,甚至被群众谩骂、举棍子、扔石头追赶,易地扶贫搬迁进展极为缓慢。”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员杜永高介绍。为此,干部们通过走村串户交谈,多轮次深入与群众“共商”,积极收集贫困群众诉求,深入触动持观望态度群众搬迁的心灵,打开搬迁“突破口”。

  参与过三宝乡搬迁动员的一名干部回忆道,当听到贫困户杜玉明终于开口说他想去县城看看房子的时候,心情很激动,记不清陪老人喝了多少碗酒,苦口婆心讲政策、描绘美好生活,老人才同意搬出大山。

  易地扶贫搬迁,必须实现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而“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出路,关键在于教育。

  2017年3月,在三宝乡搬迁过程中,教育先行。把三宝学校初中部198名学生全部搬迁到晴隆县第三中学就读,遴选26名教师教学,配套购置生活必需品并开展专项帮扶。同年9月,三宝学校367名学生搬迁至县城就读,小学部36名教师也随之到县城从教,深入推进“小手牵大手”,带动搬迁成效。

  现在一到放学时间,小镇到处活跃着孩子们玩耍的身影。两年前,三宝学校率先搬到县城,全乡700多名中小学生,转移到小镇附近的寄宿制学校就读。

  “每天可以多睡两个小时,学习状态好多了。”上四年级前,文云每天6点起床,走一小时山路去学校;放学后,还要放牛两小时。如今到县城读书,文云在学校吃上了热腾腾的饭、睡上了温暖的床,也收获了许多新知识。

  “我有三个孙子,原来住在山里,孙子上学要走一个小时的路,下雨天路不好走,小孙子走不了就哭。”现在,73岁的彝族老人高国云为了孙子上学,一家都从山里搬了出来。“政策好得很!搬到县城安置点,孩子上学只要五六分钟了。”

  高国云一家搬迁后在“新三宝”迎来了新生活。

  舞蹈中融入新生活

  “阿妹戚托嘞!阿妹戚托嘞!”晚饭后,欢快的音乐响起,小镇广场热闹起来,老老少少尽情舞动。2017年搬迁过来的王幺妹站在人群中跳得起劲。但若是回到一年前,刚刚搬进县城时,她可没有这么好心情……

  “刚来那会,做什么都畏手畏脚,出去都找不到路回来,只能待在家里……”三宝乡到县城不足50公里,因大山阻隔,班车要跑两个半小时。搬到小镇之前,王幺妹也进过几趟县城;对于城里的生活,她感到恐慌。

  为帮助搬迁群众早日适应新身份,小镇成立了新市民服务中心,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城镇居民享受的政策待遇,老乡们一样不少。县里还抽调一批干部,以结亲包保的形式,跟踪解决大伙儿的生活问题……

  三宝乡是一个以彝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镇,老百姓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搬进小镇后,原来的生活圈子被打乱,面对陌生环境,大家也有些不适应的地方。

  据晴隆县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考虑到这点,搬迁过程将文化遗存、民族特色、传统技艺等稀缺资源及原有的社会组织同安置点建设进行深度融合,每年的三月三、八月八等民族节日,阿妹戚托小镇都会开展文化活动,纾解搬迁后的故土情结。

  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搬迁,就业是关键。

  2019年,阿妹戚托小镇被列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小镇把发展特色民族旅游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这给新居民带来了发展机遇。村民们开商铺、开作坊,小镇内引入了新能源汽车企业、民族服饰公司等企业,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美好的新生活。

  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勇慧一家搬入阿妹戚托小镇,在政府帮扶下,顺利创办了少数民族特色服饰加工作坊,曾带动十余名搬迁妇女就近就业,免费培训百余人。

  目前,53名新市民在安置点经商,成功转变为个体工商户,共计为搬迁群众让利63万元,现已入驻企业9(扶贫车间5家)家,解决搬迁群众就业1560人,以此强化自身造血功能,真正实现户户有活干、有钱挣。

  小镇周边配有产业园区,通过产业园区扶贫车间吸纳就业、县直单位推荐就业、小镇管理服务推荐就业和灵活就业等方式为搬迁劳动力提供车间技术工、单位驾驶员、保洁员等岗位。全乡有效劳动力3155人,已就业2923人,户均就业2人以上。

  不破楼兰终不还!

  如今的“新三宝”,一个个项目落地,一个个产业兴起,人们再也不用苦守着那几分地过日子了,搬进了新家,住进了新房,致富有路天地宽,小康日子比蜜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