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带电作业22年,兴义供电局74条1467公里110千伏输电线路我已全部走完,4984基杆塔的地形地貌,杆塔、金具、导线、绝缘子的型号等数据我都牢记于心,同事们都笑称我是‘活地图’。”兴义供电局输电所输电5班班长龙福刚自豪地说。 龙福刚1997年12月退伍后,于1998年5月被分配到兴义供电局输电所工作。他用军人特有的坚持与执着,刻苦钻研,努力自学,从一名输电专业的门外汉成长为一级技能专家。2018年1月,他荣获贵州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的称号。 龙福刚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和输电所的老师傅去巡线登塔的场景。“那个塔的结构不稳定,是用拉线固定的,爬上去后,能明显感受到塔的晃动,再加上我有点恐高,双腿控制不住发抖,发抖的频率也加剧了塔晃动的频率。”龙福刚难为情地说,“当时不好意思告诉别人我恐高,只能硬着头皮,自己慢慢爬下来。” 那次巡线登塔的经历,让龙福刚很是惭愧。他反思:“以后每天都要与这些铁塔、电杆打交道,不能每次爬上去都害怕吧。”想清楚过后,他拿上安全带,叫同事帮忙看着,每天在周边的铁塔和电杆上反复练习攀爬,时间一长,慢慢克服了恐高心理。 带电作业是一项高危工种,对专业技术和技能要求都比较高。“理论知识只是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把两者融合起来,才能对工作有更大的帮助。”龙福刚说,每次他和前辈们一起出去巡线时,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和一支笔,有问题就拿出本子记下,再慢慢问。多看、多学、多请教,龙福刚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2001年,通过考试,他成为兴义供电局输电所带电班的负责人。2003年,因工作成绩突出,他被提拔到输电2班当副班长。2004年8月,他被调回带电班(后更名为输电5班)当班长至今。 龙福刚并没有因为工作上的成就沾沾自喜,放弃学习的步伐。这么多年,他依然保持着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在检修过程中,遇到问题,他首先思考的是这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要怎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 “其实我开展创新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每次工作都能带着兄弟们平安回家。”龙福刚回忆起一件往事,那是2001年,他和一名同事在外检修时,不小心发生意外,同事经抢救无效死亡。“当时我就在想,我是不是可以做些什么,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龙福刚哽咽道,“那时候我发誓,不希望身边的同事再在工作中受到任何伤害,我要努力让兄弟们更加安全高效地工作。”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成为他进行工作创新的动力。 龙福刚所有的发明创造都和工作息息相关,大到梯子之类的检修工具,小到一颗螺丝,他都花费了不少心思。 “只要用一些业余时间,花一些很小的费用,自己想办法,改变工具的结构性,就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龙福刚介绍,“比如,这个防滑防脱落脚扣,就是经过我们多次改进,才成为现在的模样。” 在作业过程中,龙福刚发现,老式的防滑防脱落脚扣设计有缺陷,脚扣皮带容易脱落。他日思夜想寻求解决办法,“老婆还埋怨我,怎么总是一回家就走神发呆,其实我是在思考该怎样做。” 经过研究,他画了一个草图,找家门口补皮鞋的师傅按照草图做了七八次,才制作出第一个改进版的脚扣样品。“我特地拿去试验,能用,但是舒适性、柔韧性和强度还不够。”龙福刚说,2017年7月,他请了公休假,到福建莆田寻找适合的脚扣皮带材料,在当地市场转悠了三天,终于找到合适的材料拿回来自己加工。2018年,他研发的第一代防滑防脱落脚扣诞生。现已经更新至第三代。新式的防滑防脱落脚扣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大大提高了作业人员登杆检修的效率,被一线作业人员称赞为“登杆神器”。 龙福刚用创造性思维看待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地去思考、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多次改进和研发带电作业工具,成为兴义供电局的“创新达人”。截至目前,他拥有国家专利24项,获得各类职工创新奖项43个,防滑防脱落脚扣和多功能折叠检修梯2个项目进入市场转化应用,6个项目现已在贵州电网全面推广应用,同时也已在云南和广西电网推广使用。 2016年5月,南方电网公司授牌成立了“龙福刚技术能手创新工作室”;同年10月,工作室被贵州省总工会授予“劳模创新工作室”。 “我们工作的地方在野外,野外是产生想法和创新思路的地方,工作室则是聚集思路和想法,大家一起交流讨论,碰撞出火花的地方。”龙福刚说,“我们不会为了追求利益和完成任务去搞创新,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一线作业人员能更安全、更方便、更高效地工作。作为一名带头人,我会带领身边的同事一起搞发明创新,努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