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9日开始,住在无菌病床的彭韵可以进食稀饭等流食,摆脱了此前靠输入营养液维持生命的状态。这对于家人来说,已然看到了希望。不过,后续治疗所需的血小板却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彭韵今年17岁,系桐梓县人,平时乖巧懂事,目前就读于贵阳护理职业学院独山校区。今年她即将毕业,已在桐梓县中医院实习。 2020年1月23日,彭韵因全身无力前往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学院检查,不久后被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疫情期间病床紧张,彭韵于3月4日转诊至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继续接受治疗。彼时,彭韵血小板数量非常低、右脸浮肿、眼部有青斑、高烧不退。 据悉,彭韵的母亲邱志平在桐梓县某私企从事行政工作,父亲则在建筑工地打零工,二人年收入5万左右。截至目前,彭韵仅治疗费就花了8万多元。 无奈之下,邱志平于3月5日开通了水滴筹发起筹款。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经筹款近11万元。 然而,老天似乎并不因此而给予照顾。3月7日,彭韵的外婆也因急症住进了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邱志平一家经常在不同病房之间往返。 可喜的是,这两天彭韵的病情逐步得到了控制。医生表示,按照目前的进展情况7天左右即可进行ATG(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时间为1个月。 不过,此前需要家属储备一定量的血小板和血液,尤其是血小板,以确保治疗期间的供应。爱心市民可前往遵义市中心血站采集血小板,定向献给彭韵。 正努力战胜病魔的彭韵表示,她的梦想是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长大后回报社会。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