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大闸蟹上市季节。西秀区东屯乡山屯村大闸蟹养殖基地,一只只肥美的大闸蟹开始上市。 国庆前夕,天刚擦亮,养殖技术员陈师傅带着工人来到水塘边,提上水桶,踩着筏子,撑起竹竿,划到蟹笼前。 “出塘勒。”陈师傅一声吆喝,用力往上提,蟹笼应声而起,里面爬满了大闸蟹。 陈师傅将一笼笼大闸蟹倒进水桶,待水桶装满后,划着竹筏往边上靠,交给等候的工人们。大家开始称秤,按重量进行分拣、捆绑。1个多小时后,捆绑装车完毕,整整400多斤。 刘德群捆蟹的手法相当麻利。他笑呵呵地说:“养殖大闸蟹,效益可观勒。我到这里上班学技术,准备以后跟着公司一起养殖。”以前,他在外打工,主要在建筑工地做泥水工。今年2月,他和妻子双双来到公司上班,不仅每月工资加起来近8000元,还掌握了大闸蟹的养殖方法。 “养殖大闸蟹主要取决于水源,我们推广的就是原生态养殖。东屯乡水源无污染、水质好,可以让大闸蟹背更青、肚更白、毛更黄、爪更金、脂更腴、膏更黄。”安顺市鼎源祥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棚震介绍。2015年,该公司在东屯乡山屯村创办了大闸蟹养殖基地,从阳澄湖购买了蟹苗,并邀请了江苏的养殖专家提供技术支持,拉开当地大闸蟹养殖的序幕。 今年,东屯乡的大闸蟹产量高于往年,且品相更好,单个重量3两以上的大闸蟹占到50%。目前,每斤价格65元左右,除了重点供应安顺主城区市场外,还销往贵阳及周边市场。 贵阳市信义水产负责人史卫文早早等候在基地,紧守着工人过秤、捆绑、装车,生怕被别人抢先。“现在大闸蟹在贵阳很紧俏,这批大闸蟹我两天前就预定了。400多斤不出三天就可销售完毕。”史卫文告诉记者,以前一到大闸蟹上市季节,大家都要从江苏进货。空运一斤就要4元,成本高。现在“家门口”就有大闸蟹,不仅品质好,还降低了运输成本,所以需要抢先预定。 “市场畅销,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周棚震说:“明年,我们不仅要扩大规模,还将开展‘稻+蟹’生态养殖。同时,还要让更多村民加入大闸蟹的养殖行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如今,东屯乡的大闸蟹养殖规模已从最初的50多亩发展到200亩,可产大闸蟹4万斤,产值可达260万元,辐射带动附近50余人就业增收。与此同时,基地还采取“一户一技能”及“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进行运营。农户除了以土地入股基地之外,还可以通过培训后到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今年,我们正在推广‘稻+N’产业模式,提高土地的单位亩产值。通过组织实施‘水稻+大闸蟹’种植模式,并进行重点推广,帮助农户增产增收,实现致富奔小康。”西秀区东屯乡副乡长胡娟说。 来源:贵州日报 本站文章来源为网络转载: 贵州网 » 西秀区东屯乡: 大闸蟹肥美 客商抢购忙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