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到2019,贵州用4年的时间,全面完成188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贵州的这一历史壮举被人们称为“奇迹”。往昔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荒凉大山里的各族群众,如今已迁向城镇、迁向园区、迁向充满生机活力的地方,开启了各自崭新的人生。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对于全国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的贵州而言,集中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就是“挪穷窝”与“拔穷根”的治本之举。 然而,要把188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又岂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这一庞大的体量,几乎相当于拉脱维亚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数。这些居住在偏远贫困山乡的群众,遍布全省89个县市区、开发区,超过10000个自然村寨。更为艰难的是,188万搬迁人口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到了150万人,占比接近80%。浩大的工程,需要强有力的财政支撑。但事实上,彼时的贵州,还只是一个经济总量刚刚突破万亿,财政总收入2400多亿元的西部内陆省份。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像贵州这样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但凡要干成一件事情,无不需要巨大的付出。在汉语的释义中,“奇迹”是指“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对于贵州而言,要用短短的四年时间,把那些世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188万贫困群众搬迁出来,就是一件“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进程中,贵州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创造性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据统计,在这188万人中,少数民族有95.8万。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城市(镇)社区生活,不仅存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融入问题,也面临着就业入学、脱贫致富等方面的民生问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省以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城镇为重点,深入开展以帮助引导群众搬迁、帮助融入城镇生活、帮助实现就业创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主要内容的“四帮”服务,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搬迁难、融入难、发展难等问题,推进各民族群众开展“平等交往、包容互助共居,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共学,协调配合、同向同力共事,生活多彩、成果共享共乐,人人参与、感恩奋进共建”的“五共”社区建设。 心中装有信仰,行动就会充满无限力量。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只有干出来的辉煌,没有等出来的精彩”,用四年时间让188万人顺利搬迁告别贫困,这在贵州历史上、在中国扶贫史上前所未有,也是中国1000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这场攻坚战中的绚丽乐章。 本站文章来源为网络转载: 贵州网 » 用“奇迹”开启崭新人生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