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金州在线 首页 全州资讯 本网原创 查看内容

黔西南“六全”构建社会治理禁毒扶贫新体系

2019-12-16 11:09| 发布者: 272794389| 查看: 3050| 评论: 0|原作者: 六弦
  家住普安县青山镇的陆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戒掉毒瘾后,社区网格员不但帮他办理了低保,还帮他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黔西南州禁毒办组织到乡镇开展禁毒巡回宣传

  生活走向正轨的蔡某,现在每天都觉得阳光都分外灿烂,非常珍惜现在的生活。


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推进会

  陆某正是黔西南州禁毒格局“六全体系”中动态管理和精准帮扶的其中一员。


宣传活动进社区

  2019年,黔西南州创建禁毒示范城市,突出抓管控实,创建“六全”禁毒体系,不断完善禁毒工作治理体系,提升了全州人民对禁毒知识的普及率和参与禁毒斗争的意识水平,开创了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崭新格局,让禁毒工作实现了由公安机关唱“独角戏”到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大合唱”的转变。

  全覆盖毒品预防教育体系

  重抓禁毒宣传

  探索精准式特色教育,推进校园禁毒教育全覆盖。深入推进“6·27”工程,全面推行校园毒品预防教育全课程覆盖、全阵地覆盖、全活动覆盖、全师生覆盖“四全”模式,将毒品预防教育纳入学校常规课程和中考,做到禁毒教学计划、大纲、师资、课时、教材、园地“六落实”。


网吧检查

  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依托“金州教育云”大数据平台创建青少年毒品预防远程教育“146”模式,通过“云+端”“互联网+APP”方式,实时开展在线教育、网络课堂、交流互动、家校联防、调度考核、典型昭示,实现全州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可视化、扁平化、智能化、一体化,全州1675所学校禁毒教育全覆盖、4万余名教师禁毒教育培训全覆盖、70余万名学生禁毒课程全覆盖、13余万名学生家长禁毒知识学习全覆盖。


学生参观禁毒教育中心

  以“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培训禁毒教师和禁毒辅导员46000余人,创建部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1所,省级2所,州级165所,县级1000余所,使青少年对毒品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实现“学生无吸毒,校园无毒品,师生涉毒犯罪零发生”目标。


禁毒宣传进民办学校

  搭建禁毒宣传新平台,推进社会禁毒宣传全覆盖。把毒品预防教育纳入宣传工作总体规划,充分运用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深入推进全民毒品预防教育宣传“3+10+N”模式。即构建州、县、乡三级党政禁毒宣教体系,强力推动毒品预防教育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农村、进行业、进网络、进道德讲堂、进讲习所“十进活动”,N个部门联动,多渠道、多形式“零距离”推进毒品预防教育宣传工作,实现互联网+禁毒宣传常态化。

  2019年至今,全州通过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移动客户端等平台共发布禁毒信息11000余条。营造声势浩大的宣传氛围,推进禁毒示范创建全覆盖。以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为抓手,通过会议发动、各级联动、社会宣传、活动宣传、多方借力营造铺天盖地的舆论声势,形成创建工作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各级各部门召开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动员会、推进会、部署会;所有单位、临街铺面、公共场所、电梯、乡镇广场、电线杆、安全桩、公路指示牌、营运车辆至少设置一条宣传标语;三大电信运营商每月至少推送一条以上公益短信;所有电子显示屏每周至少播出一次宣传语和举报奖励内容。

  在州内媒体统一开设“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专栏专题,明确相对固定的人员和栏目做好禁毒媒体宣传;与州委政法委联动,融合扫黑除恶、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两项任务,双向推进宣传工作。

  目前,全州张贴和发放创建海报、禁毒宣传“六进”海报、三折页100余万份,在五小行业、小区、电梯入口张贴禁毒宣传标语提示牌60余万份,在物流快递行业发放禁毒宣传标语提示牌150万份,充分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热情,增强人民群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为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打造禁毒宣传精品工程,推进禁毒宣传创新全覆盖。突出全民禁毒教育、青少年禁毒教育、染毒高危群体禁毒教育三个重点,在“6·26”、春节等特殊节点,充分运用全覆盖的禁毒教育基地、禁毒园地、禁毒宣传栏、文化墙及网络宣传矩阵,将“百万禁毒志愿者进千万家庭”“不让毒品进我家”“职工拒毒零计划”等活动打造成禁毒宣传精品工程。结合少数民族特色编排禁毒小品、音乐、舞蹈,形成独特禁毒文化。成功举办“唱响禁毒歌,走好健康路——禁毒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暨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等系列活动,不断掀起创建示范城市工作新高潮。

  2019年4月2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的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黔西南州作经验交流发言,是全国4个市州级发言单位之一。

  全环节管控吸毒人员体系

  紧抓禁吸戒毒

  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驿站”示范建设为引领,不断完善戒毒治疗、心理矫正、帮扶救助、就业扶持等政策措施,整合强制隔离戒毒资源,着力创建禁吸戒毒新模式。

  建设“一院三中心”,实现病残吸毒人员应收尽收。面对戒毒场所容量有限难题,州政府引进民营资本2000余万元,以“公助、民建、联管”方式建设兴义和谐阳光医院,设立州特殊病康复中心、病残吸毒人员收治中心、自愿戒毒中心(即“一院三中心”),在全州公立医院设立自愿戒毒科室,有效填补了全州病残吸毒人员收治收戒和自愿戒毒缺乏专业场所空白。

  开展社会化平台管控,实现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由各级综治办牵头,将吸毒人员全部按属地录入全省吸毒人员社会化管控平台,纳入全州126个乡(镇、街道)网格管理。充分利用本州研发的“平安风险实时防控系统”和“地网安防系统”建设,在涉毒重点区域实行吸毒人员管控三色预警机制,实现吸毒人员戒毒管控全环节无缝衔接。

  建设“阳光驿站”示范点,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规范化。在全州建设26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点,全州125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明确专兼职禁毒专干253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为98.84%。强化禁毒业务培训,提升戒毒管控实战能力。

  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体系

  狠抓禁毒严打

  坚持露头就打,积极主动进攻。树立全警禁毒理念,完善跨区域协作机制,深入开展“禁毒2019清剿”专项行动、“禁毒扫黑除恶”“打零收戒”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5·14”堵源截流查缉机制,借助大数据和警务云,构建覆盖陆空邮的立体查缉体系,上下线深挖追踪,助推“净边”行动。

  坚持警企协同,严打寄递涉毒。联合邮政、商贸等相关部门开展物流、邮政寄递业公开查缉,严格寄递业实名登记、收寄验视、责任追究等制度。

  全要素监管制毒物品体系

  突出禁毒严管

  强化易制毒化学品、精麻药品源头管控,落实娱乐场所禁毒责任,防止新型毒品的滋生蔓延。

  主动服务。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精麻药品管理,建立易制毒化学品、精麻药品双向流入核查制度及联合检查机制;公安、安监、市场监督管理等职能部门深入涉及易制毒化学品企事业单位、医院、诊所、药店开展检查、核查,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规范其生产经营、购买销售、运输储存等各环节;对全州使用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生产企业、运输企业、经营企业、购买使用企业全部纳入网络平台管理,实现从业单位底数清、情况明,入网登记和监督核实率达100%。

  专项检查。2019至今开展60余次专项整治联合行动,检查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单位)400余次,举办易制毒化学品执法培训班1期、参训人数300余人,牢牢守住不发生制毒案件底线。

  落实责任。公安、文化等部门加强对娱乐场所管控,采取教育培训与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把歌舞娱乐场所、旅馆、网吧等易涉毒高危场所全部纳入重点管控范围,大力开展娱乐场所禁毒宣传和清查行动,与娱乐服务场所业主签订禁毒责任书,落实从业人员培训上岗和尿检合格上岗制。2019年以来,与娱乐服务场所业主签订禁毒责任书10000余份,培训从业人员3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业主及从业人员禁毒意识和业务水平。

  全方位毒情监测预警体系

  精准信息研判

  健全毒情监测通报制度。积极构建全方位毒情监测预警体系,组织开展毒情分析评估工作,定期开展本地毒品价格监测,撰写毒情调研报告20余篇,集中反映本地突出毒品问题、毒品来源、价格变化、滥用危害以及隐性吸毒人员规模,不断提高禁毒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强化禁毒情报建设。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重点车辆等信息收集和情报研判,建立情侦联动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情报工作能力水平。建立完善州、县(市、区)两级重点整治机制,将存在突出毒品问题的乡(镇、街道)列为重点整治对象,明确相关成员单位包保督导强力整治。

  全面开展“无毒害”创建。全面开展以四级创建和四类创建为内容的“4+4无毒害”系列创建活动,立足乡(镇、街道)和村(居),逐步形成网状布局,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扩大“无毒害”覆盖面,实现重点整治和示范创建“双轮驱动”“两翼齐飞”。

  目前,册亨、普安成功巩固“无毒害”示范县,安龙、晴隆顺利通过“无毒害”示范县检查验收,全州没有被国家禁毒委员会挂牌整治、通报警示或重点关注地区。

  全社会治理禁毒扶贫体系

  同步禁毒脱贫

  聚焦因毒致贫,分级分类管控减存量。按照《关于分级分类加强禁毒扶贫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全州各级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全面摸清贫困吸毒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加大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管理力度,实行严管严控,确保底数清、去向明、监管到位,有效防治因复吸致贫,逐步减少因吸毒导致贫困人员,让涉毒人员与其他贫困人员一道脱贫,在脱贫路上不掉队。

  聚焦贫困原因,开展精准扶贫减存量。坚持治毒与治贫相结合,以脱毒保障脱贫,以脱贫巩固脱毒成效。通过沟通和“四帮”(帮思想、帮心理、帮就业、帮生活)活动,加强对涉毒贫困人员教育引导,增强自我生存发展的信心和能力,正确引导涉毒贫困人员戒除毒瘾、靠发展产业劳动致富。截至10月31日,全州涉毒贫困人员1158人,通过结对帮扶、发展种植养殖业、医疗救助、低保补助等方式已帮助贫困吸毒人员脱贫903人,其中发展生产脱贫365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310人,生态补偿脱贫46人,发展教育脱贫32人,社保兜底脱贫84人,安置就业脱贫66人,其他128人。

  聚焦因毒返贫,广宣强打控增量。州禁毒委下发《关于加强新市民居住区“禁毒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完善新市民居住区禁毒体系建设,对全州9县市区36个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居住区有吸毒史人员共451人进一步排查核实,加大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居住区群众的毒品预防教育宣传力度,严打毒品违法犯罪,深入推进全州新市民居住区“禁毒示范”创建工作,消除毒品犯罪滋生土壤,有效预防因毒返贫。

  聚焦因贫涉毒,强化帮扶控增量。及时帮扶救助老、弱、病、残、幼等涉毒人员家属,对戒毒康复贫困人员以及脱毒贫困人员符合救助、低保条件173人全部得以解决;建设兴仁市集中康复中心,解决社区康复人员就业等难题,以脱贫巩固脱毒成效,多措并举防止因贫涉毒,逐步形成社会综合治理的常态化、制度化。

  (文图由州禁办、州公安局新闻中心提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