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温慧敏做客交通广播“治堵大家谈”,她表示手机信令数据应用于本市交通分析研究,服务交通规划。 同时记者了解到,早高峰期间本市四大线路最堵,分别是天通苑到泛CBD区域、通州至泛CBD区域,望京到泛CBD区域及回龙观到中关村。 手机信令大数据每天千万条 温慧敏提到,北京有将近20年的交通数据应用,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出现,近五年的数据比此前翻了多倍。 如其中的手机匿名信令数据,每天要进行600多个G的数据实时处理,每天有一千多万条数据信息。“如今几乎每个人都带着手机,手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检测器,能够反映出每个人的实时位置信息,现在的时刻有多少人出来了,有多少人在路上等。”温慧敏介绍。 同时她表示,这些数据是完全匿名的,数据采集遵循非常严格的流程,市民不用担心隐私泄露,当手机在通话、发短信或上网时,会和基站通信,在电信机房会把这些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全部进行匿名转化编成一个复杂的码,看不到手机号和使用人的信息,这些信息处理全部在有安全等级的机房中进行,最后交通研究部门得到的数据是总体的数据,比如把北京分成若干个小区,分析小区的特点。 这些信息能够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如了解每个人或交通小区域有多少人、去哪里等,从而便于布置公交线路、进行地铁规划,而此前只能靠人工观察,要观察哪里有新开的小区入住多少人等。 将分析京津冀区域交通交换特征 目前,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电信成立共建“城市与交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将脱敏后的信令数据用于城市融合发展方面的研究,通过信令和交通数据能够更动态准确地分析人的分布、出行的特征等,如出行距离、路径选择习惯等。通过这些大数据挖掘为城市规划提供好的数据支撑,目前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做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如对于北京和京津冀区域交通特征的挖掘分析,重点分析本市东西南北片区交通特征,分析京津冀区域交通交换的特征,如北三县地区对北京市交通需求的情况等。 据温慧敏介绍,目前分析出早高峰期间北京有四大通勤走廊,代表着主要的拥堵方向和交通需求最多的方向,分别包括天通苑到泛CBD区域、通州至泛CBD区域,望京到泛CBD区域及回龙观到中关村。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