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在线讯 站在窗前,阳光透过银杏树的叶子,斑斑驳驳,也许是因为乌云遮蔽的缘故,阳光算不上充足,因此,并不是每一片叶子都能充分吸收到足够的光和热。 不由自主地想起尖山的那些孩子,心里难免感慨万千。虽然经历了太多,可我的心却更加敏感,总有那么多次,会因一些人、一些事,变得很柔软。 本来这次我是没时间去尖山的,因为看到深圳那么远的人都来到这里看望孩子们,我就与同事调班,连续上了两个夜班。3号这天,我下了第二个夜班之后,在家里睡了两个小时,拖着疲惫的身体就跟着给尖山小学义诊的大部队进山了。 如果不去尖山,我不会知道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从来没有体检过。 在去尖山的途中,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我们的车坏在了路上,修车耽误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我们顺利到达尖山小学后,立即就开始为孩子们体检。我和李红枝医生合作,给孩子们进行口腔检查,在此之前,这些孩子都没有做过体检,所以,我们的义工就带着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地慢慢进行体检,体检持续了两个小时左右。 如果不去尖山,我不会知道,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从来没有吃过苹果。 体检一结束,我们就开始给孩子们分发礼物。每个孩子一床毛毯、一瓶牛奶、一个苹果,其他小朋友拿到苹果之后就马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唯独一个叫杨真平的小朋友例外,他大概八岁左右,拿着苹果一直舍不得吃,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深圳远东妇儿医院的刘总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要带回家给弟弟吃,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吃过苹果,就是这样一个懂事的小朋友,让深圳特区的刘总很感动,于是,刘总又拿一个给他,他才开始吃起来。 此时想起这个孩子,又深深地让我记起他的模样来,他善良的微笑在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这样的孩子懂事的孩子怎不让人心痛、心动和惦记…… 如果不去尖山,我不会知道,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需要爱。 这些山里的孩子,父母大多常年外出打工,他们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住,除了逢年过节,很少见到父母,他们缺少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关心,他们需要爱,来自父母的爱,来自社会的爱。在关山小学,我们碰到一个叫李斯敏的小女孩,他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改嫁,她跟她的伯伯住,但是她的伯母对她不好,经常打骂她...... 在尖山,像杨真平和李斯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此时此刻,我不想列举,也不想给他们那个特别的称号(留守儿童),因为每说到一次,心就会莫名的跟着疼一次。 如果不去尖山,我不会知道,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需要好的教育。 李老师,中专毕业,尖山小学教学点唯一的一位双语代课老师,因为全村都是苗族,李老师要用汉语和苗语两种语言给孩子们上课,几年来,一直为孩子们的梦想(读书)铺路搭桥,因为孩子们的父母都不在家,李老师就成了孩子们的依靠,成了这个教学点所有学生的“爸爸妈妈”。 山里一直缺老师,有的人不愿意来,有的人来了又走了,就这样循环,孩子们没有得到好的教育。 那些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师范生,你们就到孩子需要你们的地方吧!因为那些孩子渴望教育的双眼,在某个午夜梦回,在我的眼前反反复复地回荡。他们告诉我,他们想走出尖山,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如果不去尖山,我不会知道,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心系尖山孩子们的成长。 经过给孩子们发礼物这件事后,刘总决定资助杨真平读书,并让我做他的传递员,昨天,收到刘总发给我的信息,他想假期带杨真平到深圳住一阵子,他想给孩子添置一些衣服,鞋子什么的,但不知道孩子能穿多大的,让我量过孩子的衣服和鞋子大小后,准确无误地把尺寸发过去给他。刘总对杨真平这些小小的细节深深感染了我。我想,给孩子们做传递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决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并用心做好。因我自己也不是富人。 走进尖山,走近那些孩子。我明白一个道理,生命是一场宿命,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纷繁的尘世,来过、痛过、爱过,便也可以无邪地笑了,故无悔。(通讯员 景诗菊摄影报道)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