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金州在线 首页 旅游快讯 查看内容

安龙盘江布依“五宝”概述

2013-1-7 11:54| 发布者: 小外| 查看: 1350| 评论: 0|来自: 水墨金州
摘要: 布依“五宝”主要流传于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地—―南北盘江一带。是布依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结晶,极具民族特色,堪称布依民间艺术经典。作为布依族主要聚居地之一的安龙县,将流传于国内布依族主要聚居地—南 ...
       布依“五宝”主要流传于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地—―南北盘江一带。是布依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结晶,极具民族特色,堪称布依民间艺术经典。作为布依族主要聚居地之一的安龙县,将流传于国内布依族主要聚居地—南北盘江一带的布依“五宝”充分挖掘整理,首次将布依“五宝”融入一炉,完整搬上舞台,打造民族文化名片,展示安龙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按布依族传统的演出习俗,在开演时,必须先由布依金童玉女先唱 “开台”,向天地敬酒,祈求消灾除害、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然后才演正戏。

    开 台

        金童玉女上台唱:“来了来了,好的来了,坏的去了,香的来了,臭的去了,浑水东流去,清水流盘江”的唱词,是布依人千年的追求、企盼。勤劳、善良、好客的布依人,把爱憎融入说唱艺术,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布依八音《看穿山》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因用牛骨胡、竹筒琴、月琴、三弦、芒锣、葫芦埙、竹笛等乐器合奏而得名。千百年来,它一直在南盘江流域的村村寨寨传承延续着。据传,布依八音的原型属于宫廷雅乐,以吹打为主。元明以后,由于布依族民族审美意识的作用,逐渐发展为以丝竹乐器为主伴奏表演的曲艺形式。

        布依“五宝”之一的《看山穿》是布依八音的传统经典曲目,他它讲述的是盘江寨的一个布依姑娘,聪明玲利,远近人家都来求亲,她都看不上。一天四个布依小伙:外号“打雀鸟”(一石能打二鸟)、海龙王(能下盘江捞鱼捉虾)、翁先生(能算命挣钱)和“看山穿”(眼光看得远,能看山穿)四人不约而同到盘江寨求亲。布依姑娘息鸾亲自现场考察,测试他们的本领。最后,她选择中的是眼光看得长远,能看穿山的小伙。《看山穿》依然保持了布依八音的传统唱腔,其曲调包括:喜调、闹调、起落调、迎客调等,但却巧妙借用了布依戏等布依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它一改八音只坐不动的形式,以动静相结合,让舞台充满动感,通过人物的唱、对白及肢体语言等表现故事情节,刻画人形象,不但尽展“八音”的天籁之音,更通过人物的表演,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

        动八音《看山穿》的排练给布依八音这一布依音乐的“活化石”增添了全新的活力,同时,也将是20多年来,动八音在黔西南州的首次展演。
 
    二、“削肖贯”《娜莉与习方》

        布依八音、“削肖贯”、相诺合称布依族的三大传统曲艺。其中,“削肖贯”是布依说唱艺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传于黔西南州布依族聚居地区,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被贵州省有关专家审定并经老艺人当场表演,定名为布依说唱艺术,布依曲艺“削肖贯”,载入了《中国民族曲艺》史册。传统曲目《娜莉与习方》是说布依姑娘娜莉,在三月三到山坡扫墓时,遇“抱赛”三子小抱耶,被堵荒山相戏,她惊慌失措,她逃跑时,小抱耶穷追不舍,颇具灵性的山中蟒蛇引来,猎手习方赶走小抱耶,救下娜莉,二人相谈投机,断梳定情,结成姻缘。

        曲目的伴奏乐器以四弦胡、牛角胡、月琴、竹笛为主,曲调是布依的古歌、民歌、山歌、大调、小调,极富地域特色。曲牌是布依族祭祀音乐,“大开坛”极富特色,加上独特的打击乐,显示出布依族宗教音乐的庄严、大气,形成自身的特色,剧中人物表演动作贴近布依族日常生活,但又约带舞蹈性质。曲目段子比喻贴切,褒贬分明,感情纯真,整个剧目给人以优美、亲切、清新的感觉,与布依八音相比,八音重在气势浑宏,而“削肖贯”则另具风韵,柔美动人。
 
    三、布依“小打音乐”《美酒敬嘉宾》。

        布依小打音乐,布依语为“斗弹达云”,汉语意为“吹拉弹打”,主要流传于盘江流域一带。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为巩固边陲,将二十万大军和一百多万移民发配贵州屯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调北征南”、“调北填南”。这些移民和士兵多来自江南和中原一带,他们的进驻,带来了当时先进的江南文化和中原文化,也就是这个时候,江南丝竹音乐流传到了盘江流域一带的布依族聚居地。几百年来,布依人不断的将江南丝竹音乐与本民族传统音乐相融合,逐渐的形成了一门独具特色的布依民间艺术——布依小打音乐,既保留了江南之风,又彰显布依民族特色。其乐器以二胡、弹拔乐、竹笛等为主,最具特色的是它的打击乐器是采用碗、碟等敲击,因此,布依人自己将这门民间艺术戏称为小打小闹,小打音乐的名称由此而来。

        如今,在盘江流域,仍然流传有请客喝酒调、送客调、一更里、二更里等数十个布依小打音乐曲调。《美酒敬佳宾》便是其中的代表。

       《美酒敬佳宾》整体给人以优美、细腻、亲切的感觉,布依姑娘头顶红酒,口中唱出:“悠悠琴弦声、浓浓布依情,斗弹达云舞,近接众嘉宾”。充分反映布依人的热情好客,以及主客之间的浓浓情谊。曲目集“吹、拉、  弹、打、唱、舞”为一体,在一般习惯的基础上,加入了舞蹈动作,这将是布依小打音乐完整表现的首次登台亮相。
    四、布依折子戏《罗细杏》之一《中撕衣惜别》

        布依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戏曲剧种。本地人原称布依戏为“土戏”,布依语称“谷艺”。她源于布依自然宗教,从形成到演出,有近三百年历史。流行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族地区及南盘江流域,1984年,经国家审定,得出“是戏、是布依戏”的结论,从此,列入我国民族戏曲名录,定名为“布依戏”,系布依戏曲艺术品种。在历次的民族戏曲汇演中,曾获州、省、国家级多次奖励。

        《罗细杏》原名《罗氏盛》,故事说:布依族青年后生阿品在“浪哨”场上认识了勤劳的布依少女罗细杏,二人一见倾心,并撕衣定情。当他们憧憬着“今日哥妹同流汗,秋后双双共纺棉”的幸福生活时,当地头人卜苏,却重提18年前的“背带亲”,威逼细杏与自己的傻儿子成亲。“背带亲”即两家儿女出生后还背在背带里时就订的亲。细杏不甘受辱力拒。卜苏设计害死罗父毒打罗母,抢去细杏。细杏悲痛欲绝,宁死不从。在众乡亲的帮助下,终于冲出牢笼,与自己的心上人阿品渡过波浪滔滔的南盘江,建立美满的家园,并盼来年木棉花开时,重返故里。
 
    五、布依铜鼓《祈福》

       布依铜鼓由青铜铸造而成,是布依族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是布依人与大自然交流,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常与唢呐、皮鼓等混合敲击吹奏。鼓谱内涵丰富,目前仍流传有铜鼓12则、铜鼓14则等,通过敲击铜鼓不同部位,敲击频率的快慢,发出不同声 响,产生震撼、悠扬、绵长的效果。

        曲目《祈福》以布依铜鼓为主要伴奏乐器,反映布依人祈求丰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曲目通过鼓点的快慢、长短的不同展示一个从稳重、庄严到热烈、欢快的过程,起伏跳跃,布依铜鼓特点显露无遗,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同时,配以锁呐伴奏,使人感到庄严、肃穆,充分展示出民族庙堂音乐的宏伟、庄重。更增添了听觉上的冲击。

        祈福中的舞蹈也是一大特色,动作虽然简单,但透出古朴,透出粗犷,透出力量,透出一种简单浓厚的美感。 纵观整个剧目,充分展示了布依人亲近大自然、崇敬大自然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极具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实为不可多得的布依民间艺术经典。

    谢幕曲《骂刀灵》

        演出最后的习俗也是:两锣开始,三锣收。三锣已响,该收场了。谢幕曲《骂刀灵》,这是布依语,即“来去都住这里”,以乐曲代替语言留客,。一曲《骂刀灵》,深表布依迎客心。显示出布依文化的深厚底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