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金州在线 首页 旅游快讯 查看内容

郑屯间歇泉徒步功略和人文资料

2013-1-5 11:14| 发布者: 小外| 查看: 1728| 评论: 0|来自: 水墨金州
摘要: 1、间歇泉区位交通——西线旅游明珠、休闲度假驿站 民族间歇泉景点位于郑屯中南部,东距安龙招提风景区50公里,南离万峰湖景区28公里,西距顶效绿荫贵州龙博物馆7.5公里、马岭河峡谷18公里,北离鲁屯石牌坊11公里、 ...
    1、间歇泉区位交通——西线旅游明珠、休闲度假驿站 
 
      民族间歇泉景点位于郑屯中南部,东距安龙招提风景区50公里,南离万峰湖景区28公里,西距顶效绿荫贵州龙博物馆7.5公里、马岭河峡谷18公里,北离鲁屯石牌坊11公里、万屯汉墓群17公里,其所属的坡岗生态自然保护区是兴义乃至黔西南州西线旅游的核心地段,也是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组成中地幅最广的景区之一。
 
      景区交通十分方便,距324国道线1.5公里,三(三家寨)白(白毡帽)公路贯穿景区,可乘坐兴义至安龙的公共客车到三家寨,也可乘坐兴义到坡岗的旅游专线中巴直达景区,更是节假日自驾车旅游的绝佳地方。
 
    2、新农村饮食文化——喝“便当酒”、 品苦丁茶、吃生态美食“九缸钵”
 
      民俗说:走进坡岗寨,喝了“便当酒”(布依土制米酒),品了苦丁茶,要吃“九缸钵”。布依人家十分好客,布依饭菜讨人喜欢。间歇泉民族村的“九缸钵”是布依族菜系中的一种,“九缸钵”顾名思义也有9道菜,菜的内容主要以土制腊肉、猪脚、土鸡、时令野菜等为主。取其名为“九缸钵”,暗含久长久远、久久有福的意思。久,在布依人眼里有长久、长远、长寿等多层意思。间歇泉民族村村民因常饮间歇泉水的缘故,村里多长寿老人,“九缸钵”也因此享誉一方。
 
    3、乡村旅游景点线路——全程导游、感受自然神韵
 
       寨门出发→宝葫潭(观景亭) →间歇泉→犀牛潭→冯氏庄园→太阳泉→王氏宗祠→摇头石→神树堡→布依人家生态博物馆→土地庙→营盘山→天印山→绒东大山观峰台→贵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标志碑→糠包广场观看民族风情表演。

    4、间歇泉景点集萃——峰丛、洼地、森林、奇泉
 
   (一)、峰丛景观
 
    1、绒东大山观峰台:绒东大山位于民族村境,海拔1267米,植被覆盖完好。从山脚沿游道拾级而上,穿行于丛林古木之下,徜徉于奇花异草山麓,可领略丛林清幽的静谧和鸟鸣啾啾的恬静。会当临顶,豁然开朗:四周峰丛层层环绕,起伏汹涌,山头攒动,独立成峰者有之,逶迤连绵者有之;或层层叠置,直耸云天,或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峰丛环绕四周,峰峦叠翠且四面景观各有特色。
 
    2、天印山、摇头石:两处景点均位于民族村境内,天印山因其山形似巨型印章嵌于山水田园而得名,是间歇泉景区中象征性景点之一;摇头石位于天印山旁,是两块巨石重叠而成,其上一块巨石重达万斤,仅靠一处小小的支点高高耸立,摇摇欲坠,大有翻腾下坠之势,叹为奇观。
 
   (二)、天坑洼地景观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坡岗岩溶生态区由于地质特殊,天坑和洼地星罗棋布,最大最著名的要数绒窝天坑和峰岩天坑,其皆深达200——300米以上。下到坑底仰望四周,山形陡峭,绝壁林立,猿难攀,鸟难飞,让人叹为观止。而洼地则遍布于各峰林之间,多数土质肥沃,是区内农民耕作的山间坝子。
 
    天坑人家:位于坡白公路旁的绒窝村,是一个有70余户,200多人口的小寨,地处天坑底部,四面环山,峰峦叠翠,绿树掩映。高处俯瞰形似鸟巢,“绒窝”因此得名。寨中房屋依山势斜坡而建,桔色瓦面层层叠叠。寨民民风淳朴,颇有乡土情趣。村口溪泉并流,水资源丰富,山青水秀名副其实。还有寨子边上的赶年洞、围花猫洞等,是正在策划中的“坡岗峰丛大穿越”路线上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民族村寨。
 
   (三)、丛林景观
 
    坡岗片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3.6%,丛林遍山、古木幽深。欲览丛林胜境,以绒东大山、营盘山、天印山、绒窝天坑环山为最,其皆山势险峻,古树参天,很适合登山探险。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巨石之上,藤树相缠,藤比树壮的神树堡了,因为那里发生过一个励志的有趣的故事。
 
   (四)、奇泉景观
 
    在地质公园坡岗片区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珍珠般散落500多处大大小小的泉眼。其皆水质清澈,甘甜怡人,是景区内群众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有少部分是季节泉眼,多数四季长流。其中以民族三泉最为神奇。
 
    1、间歇泉:位于民族村岜拿大坡下的间歇泉,可谓天造佳景,神秘清幽。该泉最低水量0.02个流量,泉水在十五分钟涨落有致,水位落时隐运至足底,涨时漫淹到膝盖,四季周而复始,十分神奇;泉眼四周古树参天,树龄最长的两棵黄壳树已有近千年,其它如乳头泡花树、硬壳榔、糖柃树、皂角树、五爪金龙等皆有数百年。古树下长满了千株红豆树,每年洒下相思豆无数。
 
    2、犀牛潭:位于间歇泉南面200米,两丈见方,形似落水洞的一处洼地。该泉平时没有水,遇天大旱时方有水,泉水来时暴涌成潭,退则瞬息干涸,常使在潭边戏耍或劳作的人们淬不及防。
 
    3、太阳泉:位于绒泥村境,距间歇泉约3公里,有间歇泉至太阳泉公路相通。该泉较之间歇泉和犀牛潭则更为灵异,阳光照射到该泉附近时,泉眼就会有水流出,溢满井池,当日光西移,泉水就会断流。如此周而复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五)、人文景观
 
    1、布依人家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源于二十世纪70年代,诞生于法国,此后,这一概念在欧洲、拉丁美洲流行。世界上拥有300多座,贵州目前有5座。为了充分展示布依人家的生态文化,坡岗生态博物馆的布依族民俗陈列展示中心,是利用一间老式民居进行原样陈列。里面的展品全是普通布依人家的生产、生活用具以及民风民俗用品,是布依文化、布依风情的集中展示。
 
    传统的博物馆是个公共建筑,将文物搬进去陈列,生态博物馆是活的文化区域,我们从坡岗的实际出发,搞本土化,进行原生态陈列、保护,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希望得到地质公园专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文化学家、民俗学家、社会各界的关怀指导。
 
    2、坡岗32烈士墓及战场遗址:32烈士陵园位于坡岗村,战场遗址则位于距坡岗6公里开外的岩峰村,小地名峰岩,与龙广镇接壤。在解放前,坡岗匪患严重,盘踞有以冯弟恒为首的300多名土匪。解放战争后期,兴仁军分区的一个基干团住扎在坡岗剿匪时,全团三十二名战士到龙广长湾执行剿匪任务途中,在峰岩半山腰羊肠小道上遭到土匪埋伏而全部牺牲。现在峰岩战场遗址处还可见到满地碎石,可以想见当时战况之惨烈。在峰岩丫口的柏香林中,三十二烈士当时的合坟现在还存在。现在是全市乃至全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红色基地之一。
 
    3、营盘山遗址:坡岗片区因匪患甚重,故营盘古寨众多。民族天印山旁的营盘山,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个,据有关专家考证,此座营盘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古时寨民为躲避和抵御匪祸、兵灾所建的城堡。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军匪都曾据守于此,太平军(长毛)打击清兵时曾在这里与之激战,有名的解放坡岗的战役(又称三十二烈士战役)前,以冯弟恒为首的土匪也曾在此负隅顽抗。城墙分内外两层,皆建有寨门。营盘地势险要,掩映在高山之巅、丛林之中,是民族间歇泉景区的一大亮点。
 
    3、冯氏庄园:冯氏庄园座落于间歇泉至太阳泉公路旁,是解放前国大代表参议员、冯正仪的旧居,该建筑原占地100多亩,是中西结合式风格,有西式拱形寨门、正门和屋檐。屋外有3道围墙,房内有回廊,墙上有枪眼,既有利于抵御,也很实用美观,是不可多得的人文建筑。
 
    4、王氏宗祠:民族村布依人源自明朝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时的兵士和移民,在民族村居住已600多年。据王氏族谱考证,王氏始祖王登科是调北征南时的一位将领,到民族村时发现此处“山川秀美,坤光照顶,遂御甲归于此”(引自王氏宗祠碑文),并留下“耕读为本、崇文尚武”的祖训。地灵必人杰,600多年中,王氏家族中风流人物倍出:王氏第三代祖王世昌武艺超群,曾中朝廷“武状元”,死后其墓葬于陡峭的峰顶,石桅上题书“崛起高峰石壁重叠培甲第,穴居千仞登梯连步会风云”,生前豪情,可见一斑。清光绪十一年,王氏第六代祖王蕴玉(又名王照南),参加科举,考取进士,光绪帝钦赐“岁进士”牌匾,至今保存完好。光绪十八年,王氏全族捐资兴建了王氏宗祠,至今已100多年历史。该祠目前正在修复之中。
 
    5、明朝铜鼓:相传为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所赐王氏神器,由王增益老人收藏,至今已600多年,每到天气剧变,铜鼓会发出“嘡嘭嘭”的自然之声,十分神奇。
 
    6、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
 
    民族间歇泉风景区民风民俗丰富多样,传统节日有三月三祭水,染黄米饭,耍水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六月六祭山,染五色糯米饭,祷告山神保佑全寨平安;十月初一牛王节祭牛,打牛王粑;还有花灯、狮灯、龙灯等道会,每逢节日,苗族少女跳起芦笙舞、板凳舞,布依儿郎唱起布依山歌、浪哨情歌,十分热闹。
 
    7、间歇泉徒步穿越路线”
 
    乘车1日游:上午从间歇泉寨门出发——宝葫潭——间歇泉——犀牛潭——太阳泉——参观冯氏庄园——观天印山——摇头石——营盘山,后在民族村吃“九缸钵”;下午爬绒东大山观峰林——瞻仰坡岗烈士陵园——参观兰草基地——沿坡白桃花谷观峰林胜景和遍布清泉——看健康独山、蜂巢壁和天坑——感受绒窝天坑文化,在绒窝寨中吃晚饭,体验天坑人家的热情,而后经小湾——赵家渡——返回兴义。 二是步行2日游:第一天:从间歇泉寨门出发。如果是反走就从上坡岗天坑对面的一条乡村公路出发——宝葫潭——间歇泉——犀牛潭——太阳泉——参观冯氏庄园——观天印山——摇头石——营盘山,后在民族村吃“九缸钵”,夜宿民族村;可在博物馆门口扎营烈士陵园对面河滩,如果有力气可以直接走到龙打洞夜宿绒窝小学的广场。第二天:爬绒东大山观峰林胜景——瞻仰坡岗烈士陵园——参观黄草(石斛)基地——沿坡白桃花谷观峰林胜景和遍布清泉——看健康独山、兰草基地——感受绒窝天坑文化,在绒窝寨中吃晚饭,体验天坑人家的热情。晚间可夜宿绒窝小寨,也可经小湾——赵家渡——返回兴义。也可反走路线,强度不大。全程40公里左右。
 
    如果是在间歇泉吃饭强烈推荐吃游泳池旁那家九缸钵,80一桌,我们10个人一 桌还吃不完,游泳3元一人,人多可杀到2元。晚上还可以烧烤,炉子什么的免费用。农家吃饭5元一人。
 
    郑屯镇是兴义市的东大门,距市区22公里,地处三县(市、区)六乡镇结合部,位于“兴义——安龙——兴仁”半小时经济圈和马岭河峡谷——万峰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中心地带。南昆铁路、324国道和兴(兴义)天(天生桥)公路贯穿全境,是东达福建、南下两广、西进昆明、北上贵阳的交通要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