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距兴义市城区10余公里的马岭镇溯河而上,在翠绿的群山之中,有一个布依寨子——瓦嘎。几株千年古榕,盘根错节,千姿百态,更加显示出寨子的古老。寨中有一块坝子,四周都是茂密的榕树枝叶,似巨伞遮盖,形成瓦嘎高台狮灯的传统活动场地。
瓦嘎的布依族高台狮灯,是一种布依族世代相传的民间杂技艺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狮子表演队,二是响器表演队。 狮舞始于三国,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元、明、清各代,舞狮活动更加广泛。狮舞何时流入黔西南,无文字记载。佛经上说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具有镇邪的本领。带有宗教色彩的舞狮活动,很早就在我州盛行,不少的布依寨,至今还保持着这一传统活动,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狮子舞。据黄正益老人介绍,他们学舞狮子是世代承传。一般是从六七岁学玩“猴子”,尔后学玩狮子的各种技法。瓦嘎狮灯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即便是在“文革”、“横扫牛鬼蛇神”、“破四旧”的时期,瓦嘎的狮灯艺人、也将狮头狮皮背去藏于洞中,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狮子舞一般是“玩平地”,而瓦嘎布依高台狮灯以“上高台”著称,搭台后,先由狮子头“圆台子”,再进行表演。以“杂脸子”(唐僧取经)一套二十余人表演和“大脸子”(沙和尚)、狮子一对、猴子一对上台表演。在高台四支桌子脚上表演时,其他的用“摸脚”(即慢慢摸索),而瓦嘎的狮灯艺人则用“跳脚”(即快速准确地跳过去)。没有熟练的技巧,看到两丈余高的高台就望而生畏,而演员却在高台上或上或下,盘旋起舞,翻滚自如。瓦嘎不仅狮子玩得好,普及各寨,受到人们欢迎,就是他们的打击乐“响器”也令人叫绝。狮子锣的打击乐是由马锣、钵、堂锣、鼓等组成,打法别致,变化多端。据艺人介绍,其则数就有上百个。好花离不了绿叶陪衬,狮舞则离不开锣鼓助威。 瓦嘎的布依高台狮灯,1991年应邀赴上海参加“首届中华民俗风情大型游艺会”,备受青睐。日本朋友于同年10月慕名前往瓦嘎考察后,法国、英国、美国、苏格兰、荷兰、新加坡、印度、埃塞俄比亚17个国家的客人先后来到瓦嘎,观赏惊险的高台舞狮。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