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金州·关注民生 服务电话:18985992826
金州在线 首页 旅游快讯 查看内容

盘江铁索桥“历史之桥”

2012-12-18 14:53| 发布者: 小外| 查看: 1279| 评论: 0|来自: 水墨金州
摘要: 在我省黔西南州晴隆县,说起盘江铁索桥谁都知道,多少年的风雨烟尘都不曾把这历史的痕迹掩抹。历经60载风吹雨打,桥身上的钢缆接索、螺口铆钉仍不见锈蚀起层与材质剥落。   经关岭到晴隆境内,又向东25公里,到达北 ...

 

     在我省黔西南州晴隆县,说起盘江铁索桥谁都知道,多少年的风雨烟尘都不曾把这历史的痕迹掩抹。历经60载风吹雨打,桥身上的钢缆接索、螺口铆钉仍不见锈蚀起层与材质剥落。

 

  经关岭到晴隆境内,又向东25公里,到达北盘江,沿途大部分路段路面平整,但弯急坡陡,之字形路段连绵不断,除了上坡就是下坡,好在赶上了好天气,顺利抵达盘江铁索桥遗址,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们重访了这坐“历史之桥”。

 

  据资料记载,明崇祯元年(1628年)仿云南澜沧江始建盘江铁索桥,至崇祯三年(1630年)竣工。当时建成的铁桥,桥身为铁链36根组合而成,两端贯于岩石之中,桥面为铁链24根平列,链上铺垫木方,厚约27厘米,两边架设高约3米的网状链条护栏,左右两侧各排6根铁链为栏杆扶手。其后,它几经战事损毁,又几次修复,1938年改为钢衍构桥,次年修成通车。       

            

  现在这座盘江铁索桥是60多年前美军1880工兵营架设的,桥体的钢梁是当年从美国运来的,桥上铺的木板的宽度则刚好是当年的雪佛兰3吨卡车的宽度。而它自古以来的重要性,可以从桥头岩壁上的石刻看出,那里刻着“盘江飞渡,力挽长河,桥横银汉”12个大字。

 

  之所以说晴隆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是由于其地势的险要,西南有崎岖难行的盘山公路“二十四道拐”,晴隆东面则是被称为“滇黔锁匙”的天险盘江大桥。二战时期,美军修建的铁桥,被日军多次炸断,后中美联军多次重建。

 

  1941年6月,盘江桥遭遇到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次大规模轰炸,日军接连7天持续空投炸弹,盘江桥身受重创。1949年11月,溃败的国民政府军第十集团军89军企图炸毁铁桥,未遂,仅炸毁铁桥下游约500米处的预备桥,现桥墩犹存。1950年,人民解放军驻守盘江桥,国家先后拨专款维修、加固,1979年自卫反击战时,将盘江铁桥作为军事要塞进行重点保护,再次对其进行维修、加固,继续通车,而每次维修、加固均保持美军维修后的原貌。

 

  盘江桥作为中国西南抗战大后方滇黔公路的国防要道之咽喉,我们现在还可以在桥的两岸看到当年美国人驻军的遗迹,看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守桥工事依然留存。

 

  据记载,当年,被称为“滇黔锁匙”的天险盘江大桥,是日本军队一直希望破坏的战略物资运输线,这条处在咽喉要道上的盘江桥便成为他们轰炸的对象。而这座桥隐藏在深山老林之中,要想彻底切断谈何容易?之后,尽管日寇从1941年到1943年的三年期间,先后60余次对盘江桥进行定点轰炸,投下的重磅炸弹超过200枚,但英雄的盘江桥迄今仍屹立不倒。

 

  抗战胜利后,这座英雄桥一直沿用了40多年,直到1985年新的盘江桥修建好后才停止使用,随之,这座英雄桥也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令人赞叹的是,虽经60载风吹雨打,桥身上的钢质轨梁,钢缆接索、螺口铆钉旋紧,圆润坚固,紧密无隙,仍不见锈蚀起层与材质剥落。

 

  盘江铁索桥作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自强图存的一个象征,成为历史的见证,将长久地留在大地上,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