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居仁先生,号以庄,一八八九年生于贵州省兴义之仁里堡(又称革里)。“先世居江南”,“调北征南,辗转蹴居云南之罗平州”,后“迁居于贵州兴义市属之仁里堡”。父宝山,前清秀才,从事耕读,先生幼从叔祖纯庵及父宝山在家塾习读四书、五经,后入邑中笔山书院学习,系筑中名人姚华、徐叔彝、熊铁岩等门下桃李。窦一生对诸先生教德称颂不衰,与诸先生后裔亦过往甚密。
一九零五年,奉父命偕邑人徐朝光 (擎宇)、卢运清 (惊涛)“入滇陆军学堂学兵事”。毕业回市,与邑人王文华(电轮)等倡办体操学会,练习军事操,提倡尚武精神,增强国民体格,振兴中华,其主旨尤在联络同志,鼓吹民主革命,俟机在市举事(后先生离市,王文华准备举义,为团防局觉察,收回枪弹,不果)。一九零八年,贵州矿业学校招生,由市保送到贵阳肄业,“更得与省中革命志士相结纳,辛亥贵州起义,亦与其谋”。 贵州军政府成立,刘显世部改为黔军第四标(团),窦居仁以曾习军事,得在王文华管带(营)内任队官。刘显世既膺贵州护军使,扩编军队为六个团,窦得升任第二团团长。 一九一五年冬,袁世凯悍然称帝,贵州继云南首义后,宣布独立。酝酿倒袁期间,王文华坚决反袁主张,先期率领三个团(仅八个营)出师湖南。窦居仁以革命军人气慨紧跟王文华步伍,随军出发。所在第二团团长彭文治叛逃,卢焘(寿慈)继任团长兼左翼指挥,进攻麻阳之线。该线系敌师马继增精锐,“倾吾左方”,未能遽下。时“吴传声为右(翼),出黔阳、洪江,迂回去芷江后,中军亦拔晃县,薄芷城,而左路告急,传声又以锐进阵亡……。王文华乃亲赴麻阳,督营长窦居仁、敢死队长胡刚,冲锋苦斗,继增为之气夺”,遂克麻城。旋回师再攻芷江,又拔之。至是军威大振,致使敌帅马继增羞愤自杀。卢金山、汪学谦等敌向常德溃退。是役,窦居仁与黔军将士均各立功勋。嗣后,窦常与人言:“尽管南北言定停战,而黔军仍继续攻击北洋军十八日,占领湘西各县者,盖为贵州争省格耳”。 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任总统,叙奖有功将士,窦居仁荣膺陆军上校衔,获给四等文虎勋章。 护法军兴,黔军已扩编为十个团,隶五个混成旅。窦居仁以参加护国战功升任第九团团长,隶第一混成旅卢焘部,随军出川,参加进攻北洋军吴光新部。吴部败退,黔军占领重庆。不久,拥护北军之川军刘存厚部又被黔军击溃,退出成都逃陕南,护法之役暂告段落。窦居仁亦参战分享功勋。 因是,窦居仁每与人谈及护国、护法战役,颇觉意满,常与人言:“军人固以作战为天(本)职。但要打正义之战,师出有名之战;不打争权夺地,图谋私利的战争,才算好军人!” 一九二零年,“黔军回黔”发动“民九事变”,卢焘任黔军代总司令,窦居仁被升任黔军第一混成旅旅长,率部驻铜仁。一九二一年,孙中山在桂林组织北伐军,委窦为“北伐军第三路司令”职,时黔局动乱,急于内争。旋陈炯明叛变革命,背离孙中山,北伐粤、滇、湘军回粤讨逆,已入桂之黔军也回黔内争,北伐事业暂告停顿。窦居仁所率第一旅驻铜仁未动。 一九二一年三月,黔军总司令王文华在上海被袁祖铭派人刺死,何应钦、谷正伦、张春圃三旅暨团长孙勤梁互争雄长,唯窦居仁一心拥护王文华之兄伯群回黔主持善后。讵意王伯群在已获孙中山的任命后,迟滞不回黔,迨袁祖铭得到北洋政府靳云鹏和北洋军阀吴佩孚等之支持,组织定黔军业已就绪,分化瓦解各旅的团级干部亦已成功。王伯群始姗姗来到铜仁。王伯群在窦居仁拥护之下,正准备在铜仁就职开府的时候,二旅团长王天培、彭汉章,四旅团长张行玮表示坚决拥护袁祖铭,派队迎入贵阳。同时窦部团长毛以宽(敷五)、聂凤岗率部叛变投袁。拥护王伯群的另一力量何应钦又被孙勤梁逼走。窦居仁眼见势不可为,即将旅长职务交由参谋长徐朝光代理,率同新任团长周西成、窦居康(尧奇,居仁四弟)暂维现状,伺机图谋。本人偕兄居敬(简之)奉父宝山率眷偕同王伯群由湘、汉赴沪,后寓居杭州。不久周西成逐走徐朝光,窦居康自动离开铜仁到沪杭寻兄父,旋又接周西成函电促回部队(时周部驻川黔边)共谋发展,因而为周所计杀。窦居仁的第一混成旅势力全部消灭。周西成从此独力发展,形成贵州军阀桐梓系。 先是,袁祖铭的定黔军组织还没就绪时,游击军东路司令王筱珊(兴义人)首先独力进攻铜仁第一旅,既是效忠刘显世弟兄,又是向袁祖铭邀取首功。据当时与黔乱有关的高级人士透露,王筱珊进攻铜仁还有更高的企图,不意为窦部之周西成营击溃,王筷珊乘船图逃,为周部之“陈瞎子”击毙。因是窦的第一混成旅得于支撑一时。 三十年代,窦居仁常语人言:“我在铜仁通电下野,系遵先父之言‘武官权威在手,可以造福,亦可以种祸’,应适可止,以为子孙谋”。又言:“军人要知自觉,不自觉,其后果难堪设想”。“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一浪,前浪阻而不进,后浪必淹没而过之”。意固在掩饰其中当年不能与袁祖铭抗衡而逃沪之处境,也是有鉴于王(文华)与刘(显世)、袁(祖铭)相煎的往事,更暗射桐梓系毛光翔与王家烈和犹国材与王家烈互争首领而长年杀砍的现实。 在袁祖铭主黔期间,窦居仁偕其兄居敬曾由沪到长江各省交结北洋各系军阀和地方势力,意图对黔事有所活动。但观察结果,觉形势不可“有为”,仍回沪杭作寓公。 一九二六年,周西成任贵州省省长(旋改称主席)。次年初,袁祖铭在湖南常德覆亡。窦居仁才应周西成之邀,并以贵州省政府代表身份,由沪经港取道云南与该省当局“讲信修睦”。适云南内部发生分裂,未果,经兴义原籍回贵阳。周西成给予“高等顾问”的崇高闲职,并在经济上优予接济,既邀尊重“旧长官”的美名,又达到监视的目的(周任营长时,曾受窦的特别赏识,窦离第一旅,周称团长,亦得窦的事前同意),诚恐窦在部队中或省内还有余荫可资号召。 一九二九年,李?(晓炎)与龙云(志舟)联合进攻周西成。周亲到关岭督战,强邀窦居仁随行,名为“战略顾问”,实防窦伺机另有用心。 周西成于是役战死,毛光翔继任军政权。为了取得蒋介石政府的认可,窦居仁被派为全权代表,往返于武汉(何应钦驻武汉)、南京(蒋驻南京)之间,为毛光翔进行活动,终于取得二十五军军长兼第十路讨逆军总指挥、贵州省政府主席的正式任命。蒋、何也以贵州事既成事实,不过顺水推舟,以资羁糜。同时,毛光翔也许窦居仁以省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以资酬答。又以国民党中央常委王伯群的关系,窦居仁以国民党老党员身份取得国民党贵州省党部“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的“荣衔”(贵州还没建立基层党组织,因称指导委员会)。 窦居仁任贵州建设厅长时期(一九二九年秋至一九三二年春),由于桐梓系内部的斗争,剧烈而复杂,政局不稳,经费支绌。加以窦本人既无专长,又非桐梓嫡系,仅以该系各派的“老上司”酬酢其间。时存“五日京兆”的思想,除在公路问题上略有所事外,其他如农、林、工、矿、商等业务只不过是些公文运转的事,别无建树。 一九三二年,桐梓系进一步分裂,王家烈逐走了毛光翔而任二十五军军长兼贵州省主席,毛光翔仅任一个空头的第十路总指挥。王虽然也是窦的旧部,但不如毛光翔对窦的热情。况且分裂斗争中各有其拉拢、依靠的势力和事先的许愿,加上刘继炎(名民杰)从中挑拨和离间,窦居仁只好在王家烈尊重而不表态的形势下,将省府委员兼建设厅长交给那垂涎已久的刘继炎,仍然干一个拿钱不管事的高等顾问。 窦居仁为人忠厚老诚,又有浓厚的旧道德观念。对朋友都肯作直言逆耳的规劝,不会玩弄权术。当其两次回兴义奔母、父丧时,都自荐刘继炎代理建设厅长。刘也居然以厅长自居,不愿别人在称呼上、公文上加一个“代”字。王家烈既主黔政,窦居仁尽管在“中央”方面有何(应钦)、王(伯群)的奥援,敌不过现实的利害问题,王家烈对这位“老上司”尽管表面尊重,但不会忘记他曾是自己敌对者(毛光翔)的拥护人这个宿怨。对于窦居仁的去、留问题早已作了决定,只是没有发表。刘继炎在这种形势下还要多方诋毁和钻营,最终得偿夙愿。过往,窦居仁对刘继炎常以知心朋友看待。常对刘说:“你,这位老弟呀!这张嘴巴,只顾说得出,不看对人对事有无妨碍?”说话时,不管有别人在场与否,刘继炎能否接受?总以“老哥子”对“老弟”的态度来教训。那知刘继炎深深含恨于他。 窦居仁这种直爽态度,并不止对刘继炎如此,对别的亲故也一样,是一生不改的个性。 一九三五年,蒋介石的中央势力进入贵州,王家烈省主席坍了台,窦居仁的省府“高等顾问”落了空,特别津贴和馈赠也取消,生活日渐困难。吴忠信、薛岳、顾祝同相继蝉联主席,也给他一个“顾问”的聘书,但并不“高等”,也无特别津贴,只在年节时期,略有些礼品的赠送。一九三七年,吴鼎昌接任主席,连顾问的名誉也没有了。 一九三六年冬,遭遇火灾,一切生活用品都付之一炬,生活尤为困难。抗日战争爆发,土地日蹙,人浮于事。窦居仁年已五十,大事不能到手,小事不愿就。贵阳“二?四”被炸后,疏散乡间,三年后回城。这时,他想做点社会事业─尤其是家乡事业。 一九四零年,平刚辞去乐群学校董事长,窦居仁以常务董事被平先生推荐继任。三数年间,对乐群校务作了些一般性的努力。 窦居仁对家乡教育事业非常关心: 一、在沪、杭及武汉期间,一些在省外读大专院校的黔籍学生,因经济困难找到他的,都肯解囊相助,并加勉励,使他们能完成学业,服务地方。如赵万帮、谭××等。 二、一九二六年,兴义开办中学。安龙袁廷泰(干臣, 袁祖铭父亲)以兴义成立了中学,就妨碍了安龙中学(先名盘八中学,在兴义中学前一学期开办,兴义籍学生几占半数)的招生。 他就函电纷请省主席周西成不准兴义中学立案。周西成那时在名位上是袁祖铭的部下,廷泰是袁祖铭的父亲,当然不能拒绝,就把这事转给教育厅办理。董事长周恭寿(鸣九)不查实际,就颟顸地勒令兴义中学关闭,并将主办最力的县长舒为龙(伯夔,湖南人)撤职查办。一九二七年,窦居仁由滇经兴义到贵阳,兴义人据实以告。窦到筑后,就面向周西成、周恭寿力争。同时,袁祖铭已死,那位“老太爷”袁廷泰已失其凭藉,兴义中学才被批准恢复。窦居仁常于谈话中批评袁廷泰的乖谬。 三、自一九二八年后,窦居仁在贵阳常为兴义中学聘请校长如车筱舟、赵万帮、刘质赅等。以后的本县籍校长如唐守一、罗心则等,也经过他的同意。又聘请教师如钱文鹄、蔡济民、邵竹波、花文卿、王润苍、陈羡农、薛有光等,使兴义中学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这些校长、教师于启程前或回筑后,他都设家宴为他们饯行或接风,叙谈兴义风物,为兴义教育感谢或奖勉他们。 四、一九三零年,兴义在贵阳各校学习的人数骤然增加到数十人(兴义距昆明较近,多在昆明读书),窦居仁在官舍设宴招待,即席谆谆训诲,勉励大家努力学习,将来为地方服务。济济一堂,亲如父兄子弟,大家受到鼓励,竞竞学习。自此以后,每年都召集在省学生欢宴一到二次(有一次在黔灵山),就是他交了厅长职务以后也照常举行,直到一九三六年,他被火灾后,才停止。每次家宴学生,他都用各种方式奖勉一番,这是他家宴的主要目的。寒假没有回家的,还邀他们过春节、过元宵,家境清寒的还给予经济支助。 五、窦居仁常以地方的光荣教育史鼓励在省学生。他说:清末数十年间,兴义“笔山书院”办得很有起色。“刘统老”(指刘统之)常以重金聘请省内外有名气的学者去长院和办理高等小学堂。远的不说,晚近如绥阳雷廷珍(玉峰)、贵阳姚华(重光、芒父)、徐天叙(叔彝)、熊范舆(铁岩)、张协陆(名寿龄)……,都是有名的学者,是贵阳“经世学堂”(对贵州很有影响的“改良主义”学堂)的人。那时学风淳朴,学习空气浓厚,成绩提高“为全省之冠”。 一九零六年,贵州通省公立中学成立招生,兴义投考的学生十三名。由徐叔彝先生率领到贵阳报考,经管考生的食、宿、报名、复习及一切应考事宜。考试结果,十三名全都考上。突出的是十三名都是顺序的前列,不杂一个别县学生,轰动了全省各界。辛亥革命前后,兴义不少人都作出了贡献,有的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刘统之的主持下,以地方分费派出的留日学生就有几十人,为各县之冠。窦居仁用这些光荣的乡土历史来教育、鼓励在省同学,要求大家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同时,也慨叹辛亥革命后兴义教育的衰败现象。 六、一九三一年,兴义许多女生想出外升学,遭到家长和社会舆论的反对,适窦居仁回兴义奔母丧,事毕,要回贵阳工作( 那时他任建设厅长)。他知道后,便对这些家长和社会上一些人,苦口婆心地阐述男女在政治上、教育上机会均等的理由,在社会上、家庭中男女都应平等和自由的法理观点。又向这些家长保证她们投考学校的方便和一切安全,并愿率领她们一道赴筑。终于说服了这些家长,疏导了社会舆论。这些女生如沈发馨、李绍芬、吕传琨、严文佩、严文典、李淑纲……共八人,首次冲破了封建的樊笼,与窦同到贵阳后,全部进入贵州省立女师初中部学习。这为兴义女子出外升学创造了先例。自此,逐年到贵阳、昆明、南京和上海升学的人不少。如刘崇凯、魏永珍、赵和淑、朱德素、何应湘、黄景惠、吕传玉、宋朝香等。 窦居仁除对家乡教育事业关心外,对其他公益事业也不遗余力: (一)一九三九年,窦居仁回籍,正值兴义独力修筑兴(义)江(底)段公路。这条线路是他当年派员测量过的滇黔公路线段的一部分。他热情地与县长傅启运等到沿线查勘。对土、石方和桥、涵工程都有所指示,并对民工、石工分别给予精神上的鼓励,部分线段( 如佳克村)还作过一些修改。 接着,兴义县又奉贵州省政府电令征集民工八千人,自备伙食、工具修筑“黔桂西路”贵州安八段的第二分段中的土方工程,限三个月完成,贻误者以“军法从事”。形势紧迫,事务浩繁。窦居仁与县府和地方人协商:用“民工奖金”向富户购买低价稻谷发交各民工队具领碾米运往工段,供民工食用,解除民工自带粮食的困境。这个办法,办得好的区和联保(乡),民工确实得到好处。办不好的区和联保,民工既出工还要自带粮食,规定低价购谷的“民工奖金”,就被区长、联保主任私吞(有的又向富户派谷),弄得人人怨恨。而省府、专署又责怪县级人员不在工段上公开发放“民工奖金”,弄得上怨下忿。 兴义工段系在册亨境内的“者楼”(今册亨城关)至板王一段,全长22公里,土方工程浩大。窦居仁自告奋勇到段督工,与黄济光共同解决工段上的问题。窦正年届五十,但身体瘦弱,居然在“峦烟瘴厉”的“落宛”深山中搭棚居住,生活艰苦,连菜都吃不上(天天都是吃干板菜和粉条)。日与黄济光翻山越岭,过沟涉水,出入于荆棘、篙草、水泽之间,对施工技术、标准、民工生活和工务纠纷等作合理的解决。经常和民工、干部谈话、调查、安抚和鼓励,坚持三个月,不以为苦,使本县工程能如限完成,受到省府、专署的嘉奖。 (二)一九四零年,为了解决我县中、小学百多所教科书、文具用品的供应难题,窦居仁号召地方知名人士及商界同志组织成立民生商店。主要购、销中、小学教科书、参考书及文具用品,使能及时和满足供应,改变过去开学等书和有书不能足够供应的困难面貌。窦奔走于学、商、绅各界之间,劝导、疏通、筹集股金,成立董事会,组织营业机构,甚为操劳。董事会选举窦为董事长,刘公亮负实际责任。兴义教育上的这个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还方便了兴仁、普安、安龙、贞丰以及广西之西隆、西林等县的学校。 (三)一九四五年,为了发展兴义工(主要是手工业)、农业的产销,繁荣商业,调剂市场,便利汇兑等,窦居仁积极主张成立兴义县银行。他与对金融业务熟悉的蒋徵棋进行协商,函件往来,多方奔走,匍匐于贵阳、兴义之间。终在是年秋冬组成了“兴义县银行”。经众公推为董事长。是贵州“县银行”最先成立的一个。解放前,在兴义金融上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回溯一九三零年至一九三一年间,窦居仁任建设厅长时期,想逐段修筑黔滇公路。在那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能说是幻想。窦居仁仍根据现有条件积极勘测。派技正窦性初等组织测量队进行勘测:采取经贞丰牛场过花江越兴仁、兴义过江底以入云南罗平之线。说者多谓应采取以晴隆、普安、盘县以入云南平彝(今富源)之线,则路线较短,采用贞丰经兴义一线,则路线较长,目的是为了通过窦的家乡兴义,不无私心。窦居仁则强调:晴隆至盘县一线,固属人畜运输中大路,路线确较短,但坡度大,陡岩多,河面宽,施工难,耗资多。经兴义一线,平地多,山势缓,河面窄,工费少等以资解释。在那时贫穷的贵州,又是桐梓系内争的年代,并无兴修这样较大工程的条件,不过嚷嚷而已。 国民党中央势力侵入贵州,为了控制西南,包围两广,挟其雄厚的资力与强硬的政权,采取省保安处长冯剑飞(盘县人)的建议,选用晴隆至盘县一线。用一年时间,就修通黔滇公路,又称“京滇公路”─南京至昆明。这时,永宁至盘县一带的“士绅”,尤其是与李?有关系的人(因周、李交恶,认为窦、周是一流),在欣喜之余,无情地攻击窦居仁从前采线的偏私。后经实践证明:这条线路坡度大、车祸多,耗油量大。解放后,人民政府在修改原滇黔公路线路的同时大力发展公路交通,采用贞丰一线兴工修筑,随即完成通车。改线与新修公路完成后,贵昆直达车辆,大多通行新线。这就可以证明贞丰过江经兴义入滇之线的勘测主张是正确的。 一九四四年,兴义县临时参议会成立,窦居仁由省指定为参议长。一九四六年,以“制宪国大代表”出席南京召开的“制宪国大会议”。这段时间,对地方事建树不多,也日趋脱离人民。 一九四七年后,蛰居乡里,较少活动。 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窦居仁深知自己的出身、成份不好,是政策改造对象。本省解放后,深为恐惧,各处躲藏。 一九五零年五月,应县人民政府邀请,任兴义县剿匪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土改运动,轰轰烈烈,窦居仁感到震惊,由于不明政策,经不了考验,就投河自溺而死。 在旧社会里,窦居仁还算笃厚刚正的人。性温和,平易近人,轻易不疾颜厉色。对邻里乡傥、不管是农民或晋绅,都能一体看待。口略迟,但分析问题,颇具条理。也有独到之处,有说服力。喜为人排难解纷,一些积久难决的公私事务,他可以片言释疑。书写吃力,但对一般应酬信函和简易公文,由他口述,别人代书,居然一篇通顺函文。“善善恶恶”一语,是他的口头禅。每逢恶人坏事,他常骂“狗彘不食”的东西。对好人好事,则反复称颂。常对后进之辈说:“为人要正直,要诚挚,不能玩弄权术,欺诈投机”,还举一些往事佐证得失。遇有喜欢开玩笑的朋友和后辈,他总劝戒要“谑而不虐”,不能只逞一时之快,使人无地可容。轻则朋友生分,重则遭杀生之祸。远举《聊斋》、《列国》故事,近则举王文华(他常称王老电) 对袁祖铭的谑以致成仇的往事,来劝戒别人。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