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东临珠江上游支流北盘江,是黔西南自治州的一个县。历史上于清雍正五年(1727)设永丰州,嘉庆二年(1797)清政府镇压“南笼起义”后赐改为贞丰州(意即人民忠贞,物产丰茂),民国二年(1913)改名贞丰县。这里风景秀丽,物产丰饶,民风淳朴。
在18世纪末叶的1797年和19世纪中叶的1858—1872年,由于满汉官史实行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地主和商人勾结土官盘剥布依等少数民族,直接引起了各少数民族同胞以命抗争,先后暴发了波及盘江八属的“南笼起义”和“白旗起义”,两次起义均被清朝政府残酷镇压,老百姓长时期流离失所,饥寒交迫,饱受战乱、灾荒之苦。
吴嘉瑞离开白层后,贞丰“仁学会”转入秘密活动。孟广炯、孔广钧等人以吴的思想开办学校:对高年级男生进行编组训练,使其成为“气宇轩昂、仪态威武、雄飞于世、文武兼备”之才,而对女生则一律实行剪蓄短发。
清代光绪年间,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谭嗣同写的《仁学》一书是变法的理论基础之一,风行一时。1897年,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改良派的翰林学士吴嘉瑞被派到贞丰的白层渡(北盘江上游的通往广西的一个航运码头)担任厘金局总办。他推崇谭嗣同的《仁学》,宣传变法维新思想,与贞丰的一些有识之士创办了“仁学会”,会址就设在文昌宫。“仁学会”除了宣传变法维新之外,还讲授数学、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北盘江地区的年轻人争相入会,“仁学会”一时声名远播,被称为“开盘江风气之先河”。后来,“戊戌变法”失败了,吴嘉瑞也跟着被撤职查办,“仁学会”宣布解体。但仁学会的会员并未一哄而散,而是大部分转入了吴嘉瑞的学生张百麟在贵阳创办的“贵州自治学社”。关后来的辛亥革命中,就是这个“贵州自治学社”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满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在贵阳成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另外,还有30多个“仁学会”的骨干成员顺北盘江而下,到广州追随孙中山革命,比如在孙中山的28个贴身卫士中,有17个就是贞丰“仁学会”的成员。只可惜这17个勇士在后来的护法运动中全部牺牲了。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