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今县境属古夜郎国,西汉时改隶牂牁郡。
宋理宗皇祐元年(1253年),置安隆洞。洞是宋代基本的行政组织,一州辖数洞,洞有洞官有一定法度,为洞官制度。安隆洞治在现县城东15里之干龙洞,因绿海边有天然溶洞干龙洞而得名,年久天长因音讹而读为安隆洞。
明朝开国之初,云南贵州尚在元朝残余势力控制之下。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帅,将兵30万趋贵州。十五年云南平、太祖留沐英镇滇黔。奉诏自盘江至大理60里设一堡,留军屯田。于是置陵元堡于棂钵寨,棂钵寨即今之安龙城旧址。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安隆守御千户所,城在安隆箐口,即今安龙城。永乐二年(1404年),安隆千户所建城垣,城周287丈,高1丈4尺。置城门四座,东名朝阳,南名柔远,西名雍熙,北名顺天,为后之安龙旧城。
清顺治九年(1652年),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由广西入驻安隆所。永历皇帝自命真龙天子,真龙天子住的地方当然就是龙城,改安隆所为安龙府。朱由榔把安龙府作为行都4年,顺治十三年(1656年)正月,李定国率军由广西赴安龙,奉永历君臣奔云南。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征南将军卓布泰,击斩明将李成爵于凉水井,克取安龙府城。捷报传至京城,顺治皇帝朱笔一挥,改安龙府为安笼所,置个笼子将永历这条孽龙锁住。顺治十六年(1659年)二月,永历皇帝朱由榔奔缅旬,顺治十八年(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率大兵趋缅旬,命缅王执永历回云南。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吴三桂杀朱由榔于云南昆明。
康熙五年(1666年)十月,裁安南所并入安笼所名南笼所。六年(1667年),升南笼所为南笼厅。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升南笼厅为南笼府。乾隆七年(1742年),扩建南笼府城,城周1203丈,高1丈5尺,建雉堞1203个,包旧城于内。建城楼五座,建城门五座,东名聚奎,西名怀远,南名从风,北名拱宸,另置西便门。
嘉庆二年(1797年)正月初五日,府城南乡洞洒寨20岁布依族姑娘王囊仙、当丈寨韦朝元,举起反抗清朝压迫剥削的义旗,短期内贵州西南部,广西北部、云南东南部地区布依族积极响应,人数达数万人。赵义军攻城掠地,西据关索(关岭),东围归化(紫云),直指定番(惠水),军锋威逼贵阳,震惊清庭。太上皇乾隆,嗣皇帝嘉庆,急今云贵总督勒保,两广、湖广清军前来镇压。赵义军终因力量悬殊而归于失败。
奇怪的是起义军攻府陷州连下数十城,围攻南笼府城6个月未攻破。嘉庆皇帝颁旨:“贵州南笼府系由厅改郡,本年春季间,仲苗滋事以来,府城被围将及半载。昨据勒保奏,攻解围城后,查明城内绅士人等随官员守御,昼夜防御不懈,且有捐助薪木召募乡勇者,已降旨赏给顶戴蠲免钱粮矣。今思该郡绅士民人等,深明大义众志成城,被围日久困守无虞,允宜特锡嘉名,用昭勤励,南笼府著改为兴义府”。
清代兴义府(安龙)是黔西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兴义府城形势,《兴义府志》载:“西北踞于平陆,可借绿海以为池,东南渐高盘于龙井、桅峰二山腰,雉堞飞驻峰峦突兀,可划疆而守其据胜然”。清代中期城内街市纵横,有主街巷数十条,街面均为石板铺就,两侧民居多为石木结构、瓦房二进堂建筑。有府署、总兵署等十数官署,有书院、试院等,还有众多的寺庙祠堂及名胜古迹。府城居民达数万人,人文荟萃商旅繁盛,成黔桂滇三省边界的一座名城。
1911年11月,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贵州自治学社兴义府分社,策划府城哥老会起义,赶走知府方荃,总兵祁以德。贵州军政府任命聂树楷代理兴义府知府,翌年二月,正式任命聂树楷为兴义府知府。1913年9月,废兴义府,设南笼县。1922年11月19日,改南笼县为安龙县,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
望谟人保财险:道路基金暖人心 救急扶危获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关于州政府办沙井街门面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