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响的力量,培育卓越的孩子
一位作家说,每个父母并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父母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其实源于父母,家庭教育有时候甚至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每个孩子的言行都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映照着父母的样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最早模仿的对象,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想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的人,父母自身就先成为那个样子的人。教育孩子并不难,做到以下三点,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优秀。及时赞美,激发孩子内在潜能如果父母总是以欣赏的眼光观察孩子,当孩子某件事做得很好,及时地给予夸奖,就会让孩子有动力去做得更好,孩子也会在父母一次次的肯定中建立自信心。但赞美孩子千万不要简单地夸孩子“聪明”“很棒”,赞美也是讲究方式和方法的。父母要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否则会慢慢地阻碍孩子成长型思维的发展。而成长型思维非常可贵,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容易放弃,而且也更能从学习、努力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这样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应变的能力也会更强。父母可以赞美孩子的努力和创造能力、赞美孩子的学习能力及赞美孩子的优秀品质。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优秀。平衡需求,教会孩子自律成长对于孩子而言,零食适当地吃叫作需求,而无节制地吃就是欲望;玩儿游戏叫作需求,如果一直玩儿就是欲望。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在满足孩子合理需求的同时,学会拒绝孩子的欲望。父母的爱既要无私,有时又要学会克制。在心理学中,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指的是人们因为喜欢去做一件事;外在动机则是人们会因为某个外在原因而做出某种行为。父母的引导是外在动机,孩子成绩提升后会获得正向回馈,最终因为热爱而学习是内在动机。孩子年幼时,容易受外在动机驱使,而越长大越容易受内在动机的影响。从外在到内在,其实就是一个循序渐进培养习惯的过程。所以,培养孩子自律,实际上是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当孩子养成好习惯后,再从这些习惯中收获到好的结果,才能增强内在动力,进而形成自驱力。多元对话,培养有思想的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不能只存在一种声音,当只有一种声音时,说明教育方式需要改变。父母不能一味地纵容孩子,如果孩子错了,一定要认真教导,告诉他这件事的严重性。同时,父母也要允许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思想、敢于表达的人,又可以培养孩子自主做决定的能力。如果父母总是替孩子做决定,甚至家里什么事情都是大人说了算,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没有主见。和谐的家庭要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父母也要加以适当引导,让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奔跑。优秀的父母都需要不断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总而言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既要给予爱,又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家庭教育不仅是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一场自我教育。父母应该明白,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提升自己的过程。如果家庭教育是树根,孩子则是树上的果实。完善自我并且为孩子做出榜样,比一味地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转自“儿童心理课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