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方式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4-7-17 09:54 编辑不久前,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教授何洁在“一席”演讲上介绍了一项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孩子长达8年的追踪研究。何洁教授指出,世上没有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只有与孩子的气质、天性或者个性特点相匹配的教养方式、才是最合适的。 我自己有两个娃,虽然她俩有着同样的爸、同样的妈,教养方式也基本一致,但大宝比较敏感、比较难搞,二宝就比较皮实。大家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可能也被父母这样吐槽: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乖巧,而我家的孩子却这么难搞?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跟“天性”有关,即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以及注意力控制等方面表现出来明显的个性差异。 趋近型和抑制性是儿童两种主要的气质类型。当面对陌生的人、陌生的刺激时,这个孩子表现出的行为是想和研究人员一起玩耍,而且情绪比较积极。那么,他就属于趋近型个体。 当面对同样的刺激时,抑制性的孩子常见的表现的方式则是不回应。研究人员邀请孩子摸一摸玩具蛇时,孩子呆在那里,没有反应。当装扮成小丑的叔叔突然进来时,孩子感到有点害怕,回到了妈妈身边。 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式。对于趋近型的孩子,一定的约束和管教是必要的。家长要拭着强化他们的兴趣导向;帮助他们设立具体的、阶段性的目标;善于欣赏他们,增强他们成就感;同时也要善于示弱,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对于抑制型的孩子,我们要更多地激发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内在动力。家长可以通过让他们自主选择,来增强他们自己的掌握感;切记不要着急“带节奏”,不要揠苗助长,一定要积极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动力。此外,来自老师和同伴的肯定与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 天性、气质并没有好坏之分。如果家长在儿童早期就能够了解孩子的特点,那么在其成长过程中就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了解童年,也就是了解本性。当你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我相信你对孩子的很多行为就不再纠结,就能够释然了。----(摘自《解放日报》何洁 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