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让孩子高质量成长
养育是父母再成长的机遇 家庭在育儿上的投入达到了D、F等发达的两倍,甚至更多。可见,父母在家庭教育投入上用力更猛,但用心不足。孩子成长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当爱缺席,教育投入再多可能都是无用功。 当然,养育孩子需要成本,但若只想着投入与回报,大概率会血本无归。而如果你能享受和孩子同行的这段路,量力而行,收获的可能是沿途的好风景,甚至是惊喜。 我儿子今年25岁,已工作一年,我从未考虑过“养育成本”。就近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然后上大学、读研、工作,就这样平平常常一路过来,如今发展得很好。 现在回想起来,反而是我在育儿过程中大受裨益,得到了各种提升。如果你把育儿当作自己再成长的旅程,那么即使遇上难题,都会在自己身上下功夫,问题通常会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中迎刃而解。低成本的养育,带来高质量的陪伴最近看一土教育创始人李一诺分享“低成本的养育,带来高质量的陪伴”。视频里,她在“炫富”。第一“炫”是女儿为她折的纸莲花,第二“炫”是两个十几岁的儿子都会做饭,第三“炫”是孩子经常做家务。再看看我们一些家长是怎么“炫富”的?孩子上了什么MX、报了多少个KW班、吃什么牌子的奶粉……殊不知,真正的富有是“你与孩子一起的好时光”。李一诺说,有一次老大摔骨折了,她接他去看完医生后,时间比较尴尬,就没带他回学校,而是带他去了购物中心。后来,这个下午成了孩子一直念念不忘的幸福回忆。 除了陪伴,李一诺还提到“要让孩子笑”。一起下厨,一起玩游戏,一起看电视,哪怕只是和孩子互动5分钟,认真回应他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孩子都会很开心。 回忆我儿子的童年,我感觉“他醒来就在笑”。谁能说他后来坚定地一步步走自己的路,这信心和力量不是来自童年的笑呢?妈妈的“做不到”,恰恰给了孩子成长的空间《如何最低成本地养好一个孩子?》提到妈妈们应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允许自己有些事“做不到”,比如:天天陪娃做作业,不和爸爸吵架,不吼孩子等等。而正是这些“做不到”,让我们允许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为孩子提供了成长的空间。 养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旅途和情感体验。不管家庭是否富有,给孩子无条件、无保留的爱,这才是孩子最需要,也是父母都畿做到的。 我们要避免开口闭口都是“养育成本”。在我看来,“如何最低成本地养好一个孩子”就是最顺其自然地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最大的教育资源最初一定是爱,再就是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这才是养育孩子真正节省成本的核心。(摘自《某报》胡杨 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