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里“富养”孩子
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4-7-1 08:43 编辑我们之所以说孩子在博物馆时能够得到最好的“富养”,是因为博物馆往往赋予我们一个超越自身渺小边界的宏大坐标,促进人们去审视自身与文明及广袤自然的关系,寻着前人的足迹,探索创造更多的未知与可能。 选展注重孩子的参与性。只有让孩子觉得博物馆是一个好玩的地方,看展览是一件的趣的事情,他们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才会主动去学习。因此在选择博物馆时,最要的时就是孩子的兴趣:孩子自己学乐器,可以去国家博物馆找古代乐器;孩子喜欢飞机坦克,那就去军事博物馆看看“真家伙”;孩子爱写书法,可以去西冷印社或书刻艺术馆。如果孩子没有十分突出的兴趣爱好,建议先从参与性比较强的入手,可以选择文化艺术类、自然科学类博物馆。 “少食多餐”。有些博物馆有非常多的展厅,而一个展厅就要耗费很长时间,一天之内势必是无法全部看完的。如果家长带着孩子走马观花,孩子不但吃不消,还可能因过于繁杂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参观博物馆前,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展厅的大小和内容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孩子在展厅内停留的时间。时长最好以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最长时间为佳,采用“少食多餐”的参观方式。 什么是“少食多餐”呢?以青铜器艺术展为例,在第一次带孩子参观时,目的是让他们认识青铜器,了解青铜器的用途。而第二次参观,就是让孩子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博物馆的参观绝非一次即可,只有循序渐进的参观方式,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吸收知识,将所看所听转化为自己可用的知识库。 游戏化学习。博物馆有时是冰冷的,讲解的知识内容对孩子而言也缺乏吸引力,这种时候,家长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有趣的环节,或带他们参与博物馆的中一些活动。比如,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参与博物馆的知识竞答、和孩子一起制作博物馆手账,进行博物馆寻宝等,在互动中增强体验效果。 不过家长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逛博物馆变成“无形的任务”,更不要期望孩子在博物馆中记住所有的知识点,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逛博物馆更多的目的是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收获自己的兴趣。如果孩子在某个展品前驻足停留,那就留给他足够的时间琢磨思索吧。 向孩子提问。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家长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会看这件展品这么久呢?”“你觉得它什么地方好玩呀?”这些没有什么统一答案的开放式问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让他们的大脑开动起来。孩子在与家长的问答过程中,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比单纯记住展品的名字、年代、用途更有价值。 孩子都是“十万个为什么”,很多天马行空的问题让你招架不住。其实,家长们也不见得都要回答,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这些反问引发孩子独立思考,之后再带孩子一同在博物馆中寻找答案。-------(摘自《某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