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舞 发表于 2024-6-26 09:07:40

警惕孩子的“文字失语症”


面对沉迷短视频的孩子们,不少家长表示,一些“简单粗暴”的网络语言如病毒般传播,孩子都不会好好说话了。“老六”“栓Q”“YYDS”等广泛流行的网络“梗”甚至闯入了小学生的作文答卷中。对此,不少教育工作者也表达了深切忧虑:孩子张口闭口就是各种流行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会退化。“文字失语症”患者会不会越来越多?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网络用语所代表的简化表达是否会助长思维的惰性?孩子们长期浸润在互联网“语言”环境之下,是否会压缩标准汉语的生存和传播空间?要承认,出于一些社交需要,孩子们用网络流行语进行交流,较之传统严肃的表达,有便捷、生动、直接的优势。让一群被互联网包围的孩子屏蔽网络语言,显然不现实。不过,网络用语向下线生活空间的蔓延仍然值得警惕。单从语言本身来讲,不讲章法的网络“梗”容易破坏语言本身的纯洁性,影响语言的典雅表达。传统汉语表达往往教人习得语言之美、体语表达之趣,譬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凭物寄意、哀思悠远。再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取意精妙,风雅妙绝。试想一下,假若以“泪目了”“这景色666”替之,无疑会削弱语言表达的质感。再者,语言跑偏带来的思维匮乏也不可不察。字斟句酌,不仅是一种文字训练,更是一种思维训练。重塑一个“好好说话”的语言环境,关乎青少年语言品味和思维素养的培育,也关乎汉语本身的规范性与纯洁性。因此,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进行经典名著的深度阅读,多进行文字表达的相关练习,是抵御网络语言侵袭的良方。(摘自《某报》付迎红 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警惕孩子的“文字失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