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为孩子扣好“第一粒扣子”
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4-6-14 09:21 编辑为了培养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山东省青州市北关初级中学班主任陈孝花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当一天家长,体验一下做父母的辛苦,并以短文的形式真实记录这一天的经历和感受。让我们透过这份作业,看家庭教育难题,并寻找解决之法。平衡爱好与约束 一个孩子这样写道:我跑到妈妈身边,告诉她从明天起,我会帮她干活,好好回报她。妈妈说:“父母悉心照顾孩子,不是为了儿女的回报。当父母就要让孩子幸福,只要孩子幸福,父母自然也就幸福了。” 陈孝花老师说,如果妈妈以“孩子的幸福感高于一切”的心态处理母子关系,就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位置比父母还高,成为一个任性、唯我独尊、不受任何约束、受不得任何委曲的人,这会导致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爱孩子无可厚非,但需要把握好爱的度,避免造成溺爱。不再以学习成绩为先 一个孩子这样写道:写完作业后,我说:“妈!我和你说,你养了我3000多天了!”妈妈“噢”了一声,爸爸说:“你怎么突然想起这个了?”我说:“感谢你们啊!”爸爸又说:“你真想感谢我们,你就好好学习,不要偷懒,考个好成绩。” 在唯成绩至上家长的眼里,孩子不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而是成绩的代名词。陈孝花老师表示,开学第一天,没有人愿意当班委。当问及原因时,有一个男生说:“爸爸妈妈担心当班委做许多杂事耽误学习。再说了,当班委确实挺累人的,干值日、卫生大扫除都得起带头作用。”他这么一说,有好几个同学频频点头。 可见,家长关心孩子的成绩情有可原,但要有度。如果过度关心成绩,将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利于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的培养,也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背道而驰。以孩子有效沟通 一个孩子这样写道:我跟妈妈说以后愿意帮她干家务,妈妈说:“咋啦,又做错什么事情了?肯定没什么好事。”我抱了妈妈一下,说:“不是,妈妈,你给我当了4463天家长,你辛苦了。”妈妈满不在乎地说:“你才知道我的辛苦啊,是不是又是老师教的,我一看就是老师教的。” 孩子真心表白换来的是家长讽刺挖苦,可想而知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是极其严重的。首先,孩子会觉得父母蛮不讲理;其次,孩子会失去表达的欲望,因为他的真心表白换来的是当头一棒;最重要的是,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这种不良的沟通方式,从而导致孩子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问题。-----(摘自《某报》张赟芳 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