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舞 发表于 2024-4-12 09:04:14

假期 让孩子读点闲书


      假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一段美好的时光。这时,他们可以相对自由地玩,也可以相对自由地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希望孩子能读一些有意义的书。可是什么样的书才是有意义的好书呢?   在这个影像化社会,成年人似乎越来越缺乏文字阅读的兴趣和耐心,这也让很多人担心: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养成阅读的习惯?以出版童书为主的海豚出版社社长俞XQ认为,就中小学生来说,他们读的书并不少,甚至比以前的年轻人还要多,但主要是应试教育方面的书。要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他觉得首先图书不应该过于实用化、商业化和娱乐化,要提高图书的品质。假期被认为是读书的好时机,但也被认为是辅导的好时机。“在这个应试的大环境下,很多家长都会让孩子读一些应试方面的书籍,这是非常实用主义的。这会导致孩子们缺乏一种泛读,也就是阅读的广度。所以说孩子们在这个时期应该广泛阅读,除了实用书籍,读一些‘闲书’也是必要的。”      如何选择孩子合适的书籍是不少家长遇到的难题。一个永不出错的选择无疑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但为什么要读经典,哪些经典适合哪个阶段的阅读者,如何让那些不同时代产生的经典被现在的孩子所理解并引起共鸣,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俞XQ认为:经典是得到社会认可的,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的,是社会文明的精华。不过,经典毕竟不是时尚,我们在推荐孩子阅读经典时,应该考虑怎样把经典有针对性地灌输给孩子。也就是说要考虑阅读者的特点。   除名著之外,中小学生应该多读读现当代的作品,不论是西方的还是国内的。阅读也是需要时代性和时尚性的,像西方的一些现当代作品比较丰富和成熟,适合孩子的阅读。我推荐民国时代儿童读物,比如民国四大教育家之一陈鹤琴的作品,还有上世纪30年代的《幼学文库》、《小学生文库》都比较适合孩子们阅读,阅读时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      著名诗人杨K认为:名著肯定是需要的,但是不一定非要是需要的,但是不一定非要名著不可。另外要有选择性,不能只要是经典就选。有些名著不一定适合孩子们阅读。在选择时,视野要开阔,不能局限到当代,一些古典的作品也值得阅读,比如《古典文学》。阅读中对于好作品的判断要根据自己最初的感受,童年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这是第一感受,反倒是成年之后,对一部作品的判断就会受到各种观念的限制、压抑。----(摘自《某报》7.2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假期 让孩子读点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