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舞 发表于 2024-2-26 14:26:07

曾GF谈教子-赶鸭子上架也是成才之道

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4-2-26 14:28 编辑

      1866年对于曾GF而言,其实是蛮狼狈的一年,当年他任两江总督和协办大学士,又加上一顶钦差大臣的帽子,带兵进驻周家口,督师剿捻。    尽管老曾有点狼狈,但过往的成绩摆在那里,因此动摇不了他读书人当中的威望。这一年,家乡湘乡县修县志,纂修人第一个考虑的当然是老曾。老曾太忙,地方就推举曾公子曾纪泽和曾纪鸿。那时两位公子还在老家念书,什么功名都没有,因此诚惶诚恐,写信向在前线的老爸讨主意。老曾很精明,让儿子在谨慎低调和积极作为之间做了一个平衡——   一.两个小子学业尚未成,写文章也迟钝,当然担不起篡修县志的大任,因此你们不宜承担这个活。这是做人低调处。   二.作为当地有名望的人家,当然也不能全部推卸责任,还是要竭力相助。过分的低调导致不参与,会被视为一种冷漠和傲慢。这是做人积极处。   三.你们要趁着文化盛举,逼一逼自己,写出几篇文章来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也未尝不是好事。这是做人实在处。   接下来,曾国藩感慨:天下事,什么都不做而能成就的极少。要怎样才能做起来呢?动机未必要很纯洁,有时候是为了贪个人成就而努力去做,这样成事的几率占一半。当然,这里的“贪”切不可理解为物质上的贪污,贪腐,传统对“贪”的理解,其实是全方位的,对事业、对名望、对成就的过于执着,也理解为“贪”。       以上是成事的一半,另一半呢?要有所激发和有所逼迫。被击败、被轻视、被羞辱,未必是坏事,反而因此被激发小宇宙,逼出战斗力,往往也能成大事。老曾对儿子的教诲有两点值得借鉴:首先要敢于作为,年轻稚嫩不是害怕和退缩的理由,赶鸭子上架也是成才之道;其次,当初做事的动机未必讲究单纯、高尚,很多圣贤和大师级人物,当年很可能就是一个争强好胜的浑小子而已。------(摘自《某周刊》)名人家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曾GF谈教子-赶鸭子上架也是成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