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骂时为何不说话?
当父母对孩子说“狠话”时,表面上他会沉默着配合你,其实内心早已留下清晰的伤痕。不同的孩子被骂被吼后反应是不同的,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痛苦。置若罔闻常骂小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屡教不改,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犯错——被骂——暂时改正——接着犯错。父母总要用更大的嗓门、说更多伤人的话来教育孩子。父母长期骂孩子,孩子的大脑会自动转入逃生机制,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过一劫上。当这种恶性循环变得越来越频繁后,孩子们就会以为:犯错只要不被骂就没关系。他的沉默只是一种假装的配合。只有父母发更大脾气,他们才会真正引起重视。用叛逆“报复”父母孩子很小时,你的疾言厉色往往会有效果,但随着年轻的增长,这种效果会逐渐消失。当孩子进入青春期,这些从小积累的怒气就会转化成叛逆。一个被父母长期责骂的小孩,不仅听不进去父母的教导,对自己也会丧失信心,最终选择自暴自弃,染上许多恶习。他们希望借用这种方式来“报复”父母,让大人“不爽”可能是他们唯一能做的有力量的回击。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不管父母是不是故意的,他们的评价、情绪都会影响孩子的自我感觉。尤其是当我们在吼骂孩子时,总是会夹杂着很多负面语言,比如“你真的不行”“你真差劲”“你永远都成不了事”……这种负面的音声,最终成为一种偏见,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糟糕的暗示。教育专家指出,正确地运用肯定语言,会帮助孩子相信只要努力,他们能做成任何事,比如“你是对的”“你很好!”而整天被负面暗示所淹没,孩子就会相信自己如父母所说,是个“坏孩子”“笨孩子”,他们重复那些不好的行为,最后越来越自卑。会更加黏你没安全感,是孩子被骂后最常见的一种反应。记得很久前有个新闻,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被亲妈虐待,警察赶到时,孩子奄奄一息,但嘴里却依然念叨着:“妈妈抱,妈妈抱。” 当孩子不听话、不优秀、不配合时,我们会拒绝、失望和嫌弃。但不管你怎么凶,怎么骂,还能不假思索拥抱你、黏你的,只有孩子。他们好像从来不记仇,在经历过被吼叫后,会害怕、恐惧、担心你不再爱他,会马上变乖,甚至讨好你。这是没安全感的体现。他无论如何不会停止爱你,但不被爱的阴影却会一直跟随着他。管理情绪学会包容作为大人,出现失误时最不希望听到别人过多难听的苛责。对待孩子的错误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的反应越是消极的、恼火的、沮丧的、过激的,就越容易把孩子推到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所以,面对孩子诸多不得体的行为,家长首先要学会管理愤怒的声音。其次,学会包容孩子。我们真正的“敌人”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身上的问题。家长能意识到这一点,在纠正孩子的行为时,就会带着同情心,不会攻击他的人格和品质,重责其事,轻责其人。(摘自《某报》钱志亮 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