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式教育
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3-6-29 13:50 编辑意义在于“允许孩子体验”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体验包括适当的试错行为,在体验中更有可能获得真知与经验。例如,小女孩在零摄氏度天气执意要穿薄裙外出,妈妈劝阻不了,同意女儿尝试,这种“反向式教育”,就是一种试错式的体验教育。“其实,试错是儿童十分常见的成长方式。”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心理学博士生导师蔡丹教授注意到,不少家长在使用“反向式教育”方法时,其实是抱着故意惩罚孩子、“看你出糗”的敌对心态,这并不恰当。“消极的暗示是不可取的。孩子内心往往是非常敏感的,从日常的言语和表情神态之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对我没信心了,于是就放弃了。”“女孩执意要在冬天穿单薄的公主裙,她的妈妈的做法就很好。”蔡丹教授说,这位妈妈在电梯里再次询问孩子冷不冷,语气是充满关心的,没有用说教和嘲讽的语气。“反向式教育”有前提面对“反向式教育”,不少家长也提出了质疑。一位家长就说,这种举动偶尔为之,可能有“脱口秀大会”的幽默效果,但万一造成不可逆的心理创伤就得不偿失,“这剂猛药,务必小心吞服”。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枫对这种极端的方式态度谨慎。他表示“反向教育”其实需要时间和更精细化的强化或消退操作,但很可能家长最终还是无法解决问题,反而让孩子感到分裂甚至更糟糕。比如,让沉迷游戏的孩子在短时间内疯狂游戏,而家长在此期间没有科学的引导和过程把控,孩子很可能非但没能从游戏回归课堂,反而进一步沉沦,问题更严重。在专家看来,采取“反向式教育”,需要一些前提条件:一是家长对孩子充分信任;二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能够承担的后果程度不同,家长应该注意把握好“度”。比如3岁的孩子,家长可以让他们自己决定吃不吃饭、什么时候睡觉;而13岁的孩子,则要教会他承担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等。“养成教育”更需要家长有耐心上海市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称,网上“反向式教育”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不少家长对孩子正面引导缺乏信心,家长会更认同一种观点——“道理说了千万遍,希望现实教育他一遍”。在陈小文看来,当孩子遇到了困惑和问题,通常需要家长讲道理与实际行动的结合,但如何付诸行动,常常是家长的弱项。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属于“养成教育”,家长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有专家就指出,比如想让孩子戒 掉网瘾,适度游戏,可以陪伴孩子一起上网,在上网过程中约束孩子,并与孩子共同制定相应的上网规则,使孩子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参与制定的上网规则,并自觉遵从这一规则。与之相反,如果家长采取极端方式让孩子戒网瘾,取得的效果往往是短暂的,或出现弊大于利的情况。(摘自《某报》张鹏 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