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舞 发表于 2023-6-16 09:21:12

好家长要“管住嘴”

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3-6-16 09:26 编辑

      家长再好心的话语和教导,如果过了度,照样会变成伤人的荆棘,刺在孩子心头。懂得管住自己的嘴,是为人父母最高级的教养之一。    当孩子专注做事时,家长 要“管住嘴”,否则就变成了“干扰”。意大利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当孩子在专注做某件事情时,如果家长总是出声干扰,就会打乱他玩耍、学习的节奏感和内心的秩序感,严重破坏其专注力。比起无休止的唠叨和事无巨细的照顾,安静的陪伴和得体的退出,更能让孩子在独处中成长。大多数时候,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靠家长保护出来的。而保护孩子专注力最重要的,就是家长要学会“管住嘴”,做到不打扰。    当孩子想尝试时,家长 要“管住嘴”,否则就变成了“诅咒”。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一定程度的担心如果是饱含爱意的话,那么过度的担心就等于诅咒。”很多家长因为过度担心,总是用一些消极语言不断提醒和暗示孩子,比如“你要小心点,会摔伤的”“上台演讲不要紧张,千万别忘词”……这样的叮嘱,除了让孩子得到消极暗示外,没任何作用。原因在于,这些话会让孩子的大脑不知不觉向不好的暗示靠拢,进而影响他的行为,最后“怕什么来什么”,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自证预言”。消极暗示就像一个“诅咒”,会在孩子身上不停的应验。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 要“管住嘴”,否则会阻碍他成长。一个字写错了赶紧指出;一句话说得不对,赶紧打住;一件事做得不好,赶紧批评……在趁孩子犯更大的错误之前,以最快的速度制止,这是很多家长乐此不疲的“工作”。可这样一来,孩子不仅不能感受到学习和游戏的乐趣,反而充满了被家长监控和指责的紧张感、挫败感。他无法去体验错误和生命本该有的曲折,也就无法获得成长。因为成长本身就是不断尝试的过程,如果替孩子屏蔽掉了所有困难,其实也是剥夺了他的成长机会。    当孩子想倾诉时,家长 要“管住嘴”,否则会堵住亲子沟通的路。当孩子想倾诉时,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关注他的感受和需要,只是用“嗯”、点头、微笑等方式表示听到了,不要随意发表评论、讲道理,必要的时候,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他继续说下去。这样,孩子能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重视与爱,更愿意跟家长倾诉交流。睿智的家长,都懂得在孩子面前先听后说、多听少说。-------(摘自《生命时报》卢丹丹 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好家长要“管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