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的“晒失败”教育
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3-5-24 08:44 编辑芬兰,这个以“教育全球第一”著称的国家,从幼儿园开始,便致力于“失败教育”,并将其渗透到芬兰人的日常生活中、普及到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地,“晒失败”就在全国流行起来。 “大多数学校只教育孩子避免失败、必须成功,却从未想过,成功和失败从不对立。”芬兰文化与教育部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帕西·萨尔伯格表示,失败就是创新的一部分,它不应该是消极的。 芬兰的孩子普遍从四五岁开始起学习滑雪,而他们的第一堂滑雪课,就是练习跌倒。老师会亲自示范,整个人跌倒在雪地上,然后再一点一点地爬起,接着一声令下,十几个孩子都会听话地倒在地上,学习跌倒再爬起。就这样,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跌倒之后如何爬起来的正确姿势,更学到了对整个人生而言都非常宝贵的一课——人生就像滑雪、做游戏,充满意外和挫折,跌倒很正常,只要勇敢地爬起来就好了。 芬兰一些城市的孩子在上学前班时,要完成“自我评定表”。一张图上,画着一辆火车,每个车厢代表一种能力,比如“我会帮助别人”“我懂得向人求助”等等,孩子做得到哪一项,就会把那节火车涂成红色;要是做不到,就涂成蓝色。其中一个“车厢”,就是“我懂得如何赢”。什么是懂得赢?芬兰老师下的定义是,不盲目自信或觉得自己样样比别人强,知道自己的短处,知道胜利了也不可以骄傲。 孩子上了小学高年级,芬兰人会给他们制造更多的失败机会。比如在木工课上,孩子们常常要挑战类似制作航天火箭这样高难度课题,必须由学生自己一手完成,就算失败多次,老师也不会插手。偶尔有沮丧的时候,孩子也要学会自我调节,收拾好心情,继续检验、改进,直到做出来为止。最后,做的成果即使再不好,学生也不能把任务带回家请求父母帮忙完成。只要是自己的作品,就要大胆地给同学和老师展示。 芬兰人的“失败”教育,可以解读为别具一格的教育模式——当这个世界越来越迷恋于成功学,适时地让孩子主动品尝“小失败”,才能鼓励他们走出舒适区,积极试错,从而收获更多的可能性。------(摘自《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徐爱清 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