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陪伴的真正含义
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3-5-11 09:06 编辑“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戳痛了很多“为梦奔跑”着的父母们的心。 首先,陪伴不是简单的陪同。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伙伴,亲子陪伴应该是有互动的,这种互动可以是一起读书,一起做事,也可以是一起交流,一起玩耍,这需要父母耐心地投入很多精力。父母如果仅仅“身在槽营,心在汉”,任由孩子在一边玩,自己低头玩手机,或是为了自己清静,放纵孩子玩手机、玩游戏、看视频,那就不是真正意义的亲子陪伴,而只是陪着。更有甚者,父母抱着孩子打麻将或追剧,让孩子明显感觉到不被关注,孤单孤独的感觉会更强烈。有的孩子为了将父母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身上,试图不停吵闹或做出奇特的行为,久而久之,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发展。 其次,陪伴不是简单的不离左右。《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都是很好典范。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艺术的造诣和深沉的父爱,与万里之外的儿子同频共振。儿子遇到困难或困惑了,傅雷写信给予指导和关怀;儿子取得成绩了,傅雷写信表达欢喜和鼓励;儿子不同成长阶段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傅雷都写信提醒。曾国藩无论在京做官,还是戎马倥偬,总是在百忙中写信教导子女、诸弟做人,督促他们的学业,家书包括了修身养德、持家交友、治学为政等等方面。 傅雷与曾国藩都是长期没有和孩子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中生活,但孩子的成长他们都没有缺席,他们和孩子是在同一个精神空间中对话交流,这种精神陪伴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也是更为重要的。所以,陪伴并不要求父母一定要放弃自己的一切,守在孩子身边。更何况现在通过视频、微信等,空间距离被不断缩小与拉近。 再次,陪伴不是简单的看管监控。现在许多父母都吐槽辅导孩子做作业,他们将看管监督变成陪伴的主要内容,时时盯着孩子。这种亲子陪伴,极容易出现这些现象:急得跳脚,孩子做得慢或做得不好,急煞了父母,从指导、教导,到干预、打断,再到制止、批评,甚至最后变成自己在发泄情绪,这与教育孩子及亲情培养背道而驰;越俎代庖,总觉得孩子做的作业或作品太幼稚、不完美,不知不觉地从动口到动手,把自己变成了主角,孩子退化为配角,甚至是看客,背离了通过陪伴提升孩子能力与水平的初衷;剥夺了孩子独处的机会,孩子做任何练习,都需要给他们独处的空间和时间,这能给孩子思考与反思的机会,如果父母总是指指点点,孩子就失去了开窍的机会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可见,亲子陪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陪伴的内容有真伪之分,质量有高低之别。亲子陪伴的真正含义应该是:走近孩子经历的人和事,走近孩子的精神世界,走向双方共同的成长。------(摘自《某报》吴贵明 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