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舞 发表于 2023-3-16 08:42:02

教孩子,要有点“绝情”有点“高度”

本帖最后由 伍舞 于 2023-3-16 08:45 编辑

在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家长,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有远见的父母对孩子带点绝情一位作家说过: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小时候,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唯一的依靠,这时候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等孩子长大了,独立了,教育就变得困难了。”确实,现在的父母都不容易,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每天都忙于事业,对孩子的教育实在是力不从心。但是家长要知道: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无法撤回的直播,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刘星和小雨控诉妈妈小时候没有给他们培养出特长,否则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作家、音乐家。刘星妈妈委屈地说:“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刘星立即怼道:“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逼得我学……”   世上没有生来就自觉的孩子,愉懒贪玩、喊苦喊累那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明知孩子这样不对,为人父母却舍不得管,又如何能指望孩子成才呢?       有专家表明,孩子至少要到十五六岁,才真正具备自觉性。孩子自觉性的建立,更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指望孩子自觉,是对孩子人生的不负责。从来没有天生自觉的孩子,只有长期督促的家长。教育是一项严肃的事业,为人父母的少不得多监督、多引导。   央视主持人董卿曾坦诚地说,自己今天的所有成就,都要感谢父母的严苛。她说:“是父亲让我成为一个内心挺强大的孩子。因为进入社会后,你会遇到很多很多的打击,你都需要坚强去面对。所以现在,我发现很多事情我挺能咬着牙去坚持下来。”      小时候,父亲就每天督促她抄成语、古诗,再背下来检查。上了中学,父亲就每天给她开书单,要求她必须读完多少名著,并且要摘抄书中的精彩句子。甚至天还没亮,父亲就把她从睡梦中揪起来,让她到家门口的中学跑一千米。       董卿曾经讨厌父亲的严苛,但如今却无比地感谢父亲。正是父亲一直以来的逼迫和督促,才让她学会了坚持,成就了台上现如今熠熠发光的自己。       当然,我们并不推崇一味地对孩子严厉,只是在孩子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树立起来的时候,需要家长为之引导,这份引导有时候不得不需要父母狠下心来。爸爸的格局决定孩子的高度      俗话说,思想决定出路,格局造就未来。一个人的格局大小,不仅决定了今后的人生走向,更影响着他的下一代。   有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在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所以,一个父亲格局的大小,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高度。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祟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孩子是否优秀,那就要看爸爸是否扮演好父亲的角色,给孩子无穷无尽的力量。所以,一个好的父亲,一定要在格局上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在未来将会决定孩子所能抵达的上限。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温度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一个快乐优秀的孩子都有着一个怎样的母亲?其中一个高赞同答是:一个快乐优秀的孩子,要有一个睿智并充满爱的母亲。   演员海清的儿子蛋妞曾经送给她一幅画,却让海清感受到了“语言无法形容的尴尬和失败感”。原来,蛋妞送画给妈妈,并祝妈妈秋安,不是因为他突然变讲究了,而是他认为妈妈最近脾气不好。“你最近脾气不好,看看画念念经,听听音乐,喝喝茶,对你身体好。”“妈妈,你好我就好,你安全家安。”   有时候,妈妈这个角色真的很难,既要工作,又要顾家,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大。但是当你忍无可忍的时候,也请别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孩子最信赖、最爱的妈妈。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教会孩子用宽厚的态度对待他人,用温暖的眼光看待世界。一个态度温和,快乐有爱的母亲,才是孩子一生的贵人。-----------(摘自《某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孩子,要有点“绝情”有点“高度”